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台灣正邁向「生不如死」 如何才能成為AI大國及科技強權? 前Google台灣大當家提出這兩個解方

台灣正邁向「生不如死」 如何才能成為AI大國及科技強權? 前Google台灣大當家提出這兩個解方

劉煥彥

政治社會

劉煥彥攝影

2021-11-29 18:00

台灣已經進入人口負成長,2020年新生兒下降到只有16萬人的歷史新低,且比全年死亡人數還少,未來將明顯衝擊勞動力及整體經濟,更勢必影響我國視為經濟命脈的科技業,特別是半導體。

曾是Google台灣第一號員工,也是前Google台灣分公司董事總經理的簡立峰認為,如果台灣想要在未來的全球科技版圖中,成為大家不可忽視的人工智慧(AI)強國,至少有兩個方向可以發展,第一是結合台灣既有的科技硬體及資通訊強項,發展相關的人工智慧應用,但必須彌補半導體及新創事業的人才年齡差距;

第二,國內企業需要思考,如何走在年輕人之前,創造新的事業或商業模式,讓人才不用從台灣出走,就能做到全世界的市場,而不會因為人才在國內看不到發展機會,而出走國外。

 

「我不會只做台灣的生意,我要做全世界生意」

 

現任國內新創公司Appier及iKala科技等兩家公司董事的簡立峰,今(29)日下午在工研院舉行的「AI人工智慧產業論壇」,以「台灣人工智慧產業的機會與挑戰」發表專題演講,他在當中講了一個故事,並點出一項趨勢。

 

簡立峰指出,新加坡有一家經營頗佳的新創公司Shopback,市值逼近獨角獸公司(10億美元)的門檻,其主要工程團隊都在台灣,但創辦人是新加坡人。

 

「(創辦人)他第一天就說,我不會只做台灣的生意,我要做全世界的生意。」當台灣工程團隊把服務做出來後,創辦人就把成果用在馬來西亞、新加坡及印尼。

 

他說明,Shopback做的是電商導流,把網頁及App做出來給客戶下載、幫助電商賣出更多產品,再把電商給的佣金給了消費者。

 

「這個商業模式不是要賺錢,而是要你用他的服務,把收集到的全亞洲數據用來募得更多資金,再複製到其他市場。」

 

台灣傳統都是代工思維 沒有市場概念

 

簡立峰說明,儘管該公司工程團隊都在台灣,但公司光憑著創辦人的能力及視野,就能做到全世界的市場。

 

「這差異在哪裡?台灣加一個國家,就能把價值乘以十倍!我們傳統都是代工業思維,沒有市場概念,所以不會這樣運用(台灣人才)。」

 

他指出,台灣年輕一代的人才或工程師,不見得看上高薪才來上班,而是看上在台灣就能接觸到全世界的市場,「因為他想在台灣做全世界的事情」,這就是人才出海的概念,但人不見得非要出國。

 

簡立峰認為,國內企業若希望跟年輕人有交集,就要比年輕人走得更快,要讓他們能夠接近海外市場、拿到數據,在台灣就能接觸到全世界。

 

「台灣扛著2400萬人口的殼,只有800萬人口的體質」

 

簡立峰也舉國內新生兒人數節節下滑為例,最新數據是今年前10個月累計僅12萬人,「生不如死」,2021全年能否達到15萬人是個大問號。

 

「如果以後有30%(新生兒)不在台灣工作或讀書,以後台灣就是個(每月新生兒)10萬人的國家,這意味國家總人口是800萬。」

 

「但台灣扛著2400萬人口的殼,其實只有800萬人口的體質。這怎麼辦?」

「人工智慧、數位,給了大家一個機會。」

 

 

 

從硬體帶軟體 是台灣既有優勢

 

簡立峰也提到,當前台灣的優勢是有蓬勃發展的醫療照護業(尤其是新創公司)、資通訊及5G,現在就是要找到可以連結全世界的人才。

 

當然,這當中還有個隱憂,就是國內強盛的科技製造業與新創公司,主事者之間大約有20年的年齡鴻溝。

 

「IC設計業有資歷的都50歲了,新創公司只有30歲,也就是過去20年兩邊缺乏交集。這個鴻溝如果沒有拉起來,台灣史上最大機會就會錯過。」

延伸閱讀

美國亞利桑那州、日本熊本縣建廠計畫 為何讓台積電中科廠區變熱點?
美國亞利桑那州、日本熊本縣建廠計畫 為何讓台積電中科廠區變熱點?

2021-11-24

「不做這件事,別想挑戰台積電!」 三星前有路障、後有英特爾追兵 2030年挑戰台積老大地位真有影?
「不做這件事,別想挑戰台積電!」 三星前有路障、後有英特爾追兵 2030年挑戰台積老大地位真有影?

2021-11-24

三星對上了台積電! 擬砸4700億台幣新設德州晶圓廠 攻先進製程 但想趕上台積還有這三大難關
三星對上了台積電! 擬砸4700億台幣新設德州晶圓廠 攻先進製程 但想趕上台積還有這三大難關

2021-11-24

甲桂林廣告董事長張裕能VS.戴德梁行董事總經理顏炳立
甲桂林廣告董事長張裕能VS.戴德梁行董事總經理顏炳立

2008-09-18

現代舞之母鄧肯  赤腳舞步下的自由詮釋
現代舞之母鄧肯 赤腳舞步下的自由詮釋

2020-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