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聯合國氣候峰會啟示錄 ——從失望中找到希望

聯合國氣候峰會啟示錄  ——從失望中找到希望

一九三六年,美國文壇大家費茲傑羅 (F. Scott Fitzgerald)曾行文寫道:「考驗一個人是否具有高度智慧,可以看他能否心存兩個相反的概念,卻無損於其思考能力。例如,發現事態令人失望時,但仍然下定決心找到希望。」
隨著第二十六屆聯合國氣候大會在英國格拉斯哥市 (Glasgow)落幕,這段話或許是最好的注腳。一九七個成員國承認,要將全球暖化程度 (相較於工業革命前水準)限制在攝氏兩度以內,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但各國仍展現拚搏的決心。

會中,中國與印度首度承諾分別在二○六○年與二○七○年前達成淨零 (net zero)目標。儘管這些目標離現在仍有漫長時日,被許多人認為是「綠色空想」(green wishing),但我們仍舊可盼望兩國能發揮政治決心 (加上一定程度的國際助力),近期開始採取行動,逐步落實減碳承諾。值得慶幸的是,會議最終協議針對幾個關鍵議題提出了解方:

 

一、減少石油天然氣鑽探與管路的甲烷排放量,因為甲烷是最具衝擊力的短期溫室氣體。

 

二、在二○三○年前停止森林砍伐,因為森林是碳捕捉與封存的最佳來源。

 

三、打造全球「碳排放交易市場」,促進有利於減排的投資,藉此產生碳排放額度,讓承諾淨零的國家與企業針對未來的碳排放量進行交易。

 

拜人造衛星與遠端感測技術之賜,各界可輕易衡量前兩項承諾的進展,目前亦已在進行中。全球金融體系預計亦可推動碳交易制度,方法相對簡單明瞭。

 

歐盟碳排交易體系 (Emissions Trading System)針對公用事業 (例如水電)與工業的碳排放設有每噸碳價,目前價格已比年初高出一倍以上,在氣候會議落幕後,更激增到歷史新高。由此可明顯看出,交易方認為會議結果可望強化碳排交易市場,視市場機制為減碳的重要工具。

 

當然,最重要的議題仍舊懸而未決:政府必須嚴正設下逐年減碳目標,以期在二○三○年前大幅降低全球碳排放量,許多專家認為有機會比二○二○年減少約四五%。

 

無怪乎,青年氣候社運人士走上格拉斯哥市街頭,抗議會議結果,認為最終公報不啻是再次抹滅他們的希望,讓他們終究無法生活在適合人居的地球。

 

或許最好的消息是,身為全球前兩大碳排放國的美國與中國 (占碳排總量逾四成)另外達成協議,未來十年將持續針對國內減排進行對話。再加上歐盟已承諾在二○五○年前達到淨零,等於全球逾五成碳排放量將獲得處置。

 

然而,氣候大會的協議不無考驗。全球要降低碳排,需要主要已開發國家的民眾改採更加環保的生活方式,在不久的將來捨棄奢侈的能源消費習慣,亦即降低化石燃料使用量。

 

全球能否將全球暖化限制在攝氏兩度以內,最終取決在各國的政治決心,不只關乎美國、歐盟、印度、巴西、加拿大、澳州、日本等國而已,台灣亦是如此。

 

台灣即將舉辦核四公投,政府堅守反核立場,但政治領袖是否有勇氣積極解決減碳問題,提出縝密的相關政策?本專欄曾撰文指出,台灣仍有因應時間,也再次呼籲政府與產業起而行,正面因應嚴重的能源問題。具體而言,台灣政府必須展現政治魄力、制定完善政策、致力推動能源節約。

 

台灣政府在追求經濟表現時,是否有勇氣為企業設下永續挑戰,而非一味提供補助。歐盟的減碳方案正是這種「愛之深責之切」的最佳例證,相關措施看似企業的短期利空,但日後等到碳稅成為全球貿易的強制性成本時,企業可能因此受惠。

 

綜上所述,這場先進工業文明的人類實驗是成是敗,可能取決在美國等大國民眾是否願意以人類福祉為重,放棄辛苦得來的物質享受。台灣長年發展電腦與晶片業有成,近來更交出漂亮的防疫成績單,如今再度握有獨一無二的機會,可望成為永續發展典範轉移的全球領頭羊,超越美國與中國。

 

時值人類發展的重要時刻,台灣雖小,卻能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讓全球看到「有為者亦若是」的決心。台灣政府、企業與民眾能否迎接挑戰,點「綠」成金,就看此時!

延伸閱讀
從減法開始的「可信淨零」
從減法開始的「可信淨零」

2021-11-17

減碳之痛
減碳之痛

2021-11-10

台灣在永續趨勢下的困境 ——淺談再生能源與永續發展
台灣在永續趨勢下的困境 ——淺談再生能源與永續發展

2021-11-03

GDP不是萬能  ——永續發展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GDP不是萬能 ——永續發展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2021-10-27

林義雄談核四公投
林義雄談核四公投

2014-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