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醫藥支出、資本投入與研發創新獨步全球,層層分潤與市場的複雜度也是全球少有。
但他們能在醫藥產業獨占鰲頭,除了人口與經濟規模,最大關鍵是保險給付與價格誘因足夠。
在台灣的你我,即使知道台灣健保制度舉世聞名,但只有真的在國外看診就醫,才能體會當中巨大的差異。美國多數看診預約都要一周以上,連洗牙都貴又麻煩,更不用說動輒數萬美元起跳的急診、手術或住院費用。也因此,在美國想從事創新醫療產業,須理解這套制度的成因。
二戰之後的黃金年代,美國擁有了全球最大的生產與消費地位。企業獲利不斷增長,勞工勢力也開始團結,要求更多福利。當時政府或各種組織居中協調,一方面讓企業犧牲部分獲利,創造更多員工福利,也讓企業提供保險,降低政府支出。在員工福利增加的同時,薪資、休假都創造了消費力,企業提供保險也讓醫療支出有了保障,層層之下,創造了經濟成長與稅收。
在員工與政府都得利的同時,如何彌補企業損失的獲利?就是靠貿易、金融與國際組織的力量,在海外賺回來。所以美國成為品牌、文化與技術輸出最大的國家,而這些背景也造成後來的全球化現象與貿易協定等議題。美國醫藥支出、資本投入與研發創新獨步全球,層層分潤跟市場的複雜度也是全球少有,並造就美國醫藥產業的各種顧問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