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公投倒數計時!盤點4大關鍵提問 讓你一次看懂三接爭議到底在吵什麼?

公投倒數計時!盤點4大關鍵提問 讓你一次看懂三接爭議到底在吵什麼?

2021-11-24 09:34

決戰12月18日,「4大公投」投票日剩下不到1個月,正、反方展開大辯論,互不相讓。

4大提案中,包括是否同意重啟核四(位於新北貢寮的龍門核能發電廠)、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桃園觀塘液化天然氣接收站,以下簡稱三接)遷離桃園大潭藻礁海岸這兩案,牽動台灣「減煤增氣」、「非核家園」的能源轉型路線是否還能持續走下去。

涉及供電、減空汙、生態保護等層面的三接,從連署、成案,不同主張持續交鋒、爭吵不斷,公投若過,目前已施工近3年的三接要停工遷離,更是一場影響台灣能源轉型成敗的關鍵戰役。

想像一下,當台灣不要核電、不要燃煤造成空汙、要持續減碳,要綠電、天然氣等能源轉型,也要台積電、台商回流等經濟發展,又期待供電穩定、不缺電,同時還能顧及環境生態……,怎麼可能做到?

這是正反雙方交鋒的火線時刻,也是全民價值選擇的關鍵時刻,這時,沒有人是局外人,取捨絕對是必要的。

三接爭議,到底吵什麼?釐清4大關鍵提問,答案或許跟你想的不一樣。

 

中油第三座 液化天然氣接收站

(攝影/劉咸昌)

 

中油第三座 液化天然氣接收站

 

 

關鍵提問1》

遷三接影響供電?

全台調度更吃緊

 

關鍵提問1:三接遷離現址,不會影響電力供應?答案是,不只電力調度更吃緊,減煤成果也可能倒退。

 

打開經濟部能源局2019、2020年「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放眼未來半導體產業相繼啟動擴廠計畫、美中貿易戰致台商回流,以及車輛電動車政策,預估未來7年(2021到2027年)用電需求年均成長2.5%,並據此規畫了新增和除役機組時程。

 

其中,明、後年新增的大潭8、9號燃氣機組,台電估計約可年增137億度電(約台北市310天用電量),原定2022年底可由三接就近供氣,因藻礁爭議,今年5月提出外推方案後,供氣時程延後到2025年6月。

 

簡單的數學計算,可以看出對供電影響。大潭8、9號機,裝置容量各112萬瓩,兩部是224萬瓩,對照今年尖峰快3900萬瓩,占比5.7%,「尖峰時就少掉5.5%,量還滿大,對備轉容量當然會有影響。」經濟部政務次長曾文生解釋。

 

台灣法定備轉容量率目標是10%,三接未準時上線,少了大潭8、9號機組近6%供電,備用、備轉容量率約下降到7至8%,將低於法定標準。

 

曾文生指出,過去備轉容量都用百分比,近年電業學者提出以台灣兩部大型機組、一部中型機組的加總裝置容量為新標準,「備轉容量280萬瓩就OK,兩、三部機組同時跳的機率非常低,(大潭8、9號機組)224萬瓩已經將近學者估計台電要保留的合理備轉容量,確實會對供電穩定造成一些影響。」

 

除了電力調度更吃緊,過去減煤、減碳的成果很可能因此走回頭路。

 

中油代理董事長及總經理李順欽觀察,燃氣、燃煤發一億度的電,分別要用1.5萬噸天然氣和4萬噸煤;以發137億度電計算,就是205.5噸天然氣或548噸的煤。若三接無法順利供氣,原由大潭8、9號機組燃氣發電的電量改由其他電廠燃煤發電,等於過去5年台中燃煤電廠減少逾3成、544萬噸用煤量的成果,「一次吐回去,甚至走回頭路。」

 

曾文生不諱言,台電其實有些機組因為比較舊,沒真正開起來運轉,如興達停兩部、台中停3部等,還有基隆協和燃油舊機組,「手上餘裕是這些,最後還是要維持供電穩定,逼得最後只能把……,這些機組需要負擔責任會變大,過去減煤工作的成果就會倒退。」

 

「8、9號機組燃氣發電缺口,改由其他燃煤電廠補足,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天然氣發電差6百萬公噸。」李順欽補充說,台北大安森林公園二氧化碳吸收量389公噸,算整數4百公噸,大潭8、9號機組少掉的發電量若改由燃煤發電補上,「排碳量要1萬5千座大安森林公園才能吸收。」

 

不只如此,燃煤還會帶來空汙問題。包括氮氧化物、硫氧化物、PM2.5懸浮微粒,天然氣發電排放量都比燃煤發電低很多。

 

有環保人士提到,少了三接的發電量不一定要用燃煤補足,可用節電或綠電代替。此次擔任公投反方辯論代表、台大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學程兼任助理教授趙家緯分析,假設以「節能」50億度電與「加上」綠能50億度電補足1百億度電缺口,算一算就可知是極具挑戰目標。

 

就拿節電來說,能源局統計,2017年至2020年,4年下來總節電才46億度電。而50億度電換算成太陽光電目標,意味2025年要從20GW(百萬瓩)上調到25GW,但今年底太陽光電原訂8.75GW都已注定跳票。「綠能與節電的替代方案可行性不高。」趙家緯總結。

 

若三接要遷離,除台中發電廠(中火)首當其衝,為了改善高雄空汙也被減燒煤的興達電廠,就可能要多燒煤。「這等於是藻礁提案方以鄰為壑,他們要保護藻礁,就讓中南部居民要飽受更多空汙之苦。這不是一個很好的決策。」環保署前副署長、本全律師事務所律師詹順貴直言。

 

三接

▲點擊圖片放大

 

 

關鍵提問2》三接開發  破壞藻礁生態?

外推方案已盡可能減少負面影響

 

關鍵提問2:三接開發,將永久破壞藻礁生態?答案是,最新的外推方案已盡可能做到棲地保護。

 

《今周刊》曾在今年6月中〈搶救缺電.水荒〉的封面專題,深度探討三接背後能源轉型和環保的價值衝突。

 

「三接是唯一方案嗎?」主張桃園藻礁是全球最獨特大型藻礁地景及生態系,也是一級保育動物柴山多杯孔珊瑚棲地,藻礁公投領銜人、搶救大潭藻礁行動聯盟召集人潘忠政在政府提出外推方案後,仍持續訴求三接重新選址;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昭倫亦認為生態系不能切割,反對三接外推案。

 

其實作為政府「增氣、減煤」等能源轉型政策重要拼圖的三接,至今共推出3個興建方案。最早2015年行政院核定中油取得桃園觀塘工業區建造權,其後卻因選址與大潭藻礁生態保育衝突而遭反對。2018年,中油提出迴避替代修正方案,開發面積減9成,從232公頃縮小到23公頃,避開大潭潮間帶藻礁區域。今年5月,再提出工業港外推方案,不浚深、不填地、不破壞水下礁體,希望做到顧供電也護藻礁。

 

李順欽不諱言,大潭藻礁海岸最低潮線往外平行延伸5公里之海域都有藻礁,是「前提事實錯誤」,中油三接除了潮間帶、水下亞潮帶不開發,實際鑽探103處,經數據、紋理驗證,證明水深18米(水下工程施作深度)以下沒有礁石,且最新開發案外推到離岸1.2公里處,就是想兼顧供電、經濟與環境保護。

 

三接

 

權衡多重價值、限電風險

部分學者從反三接到支持外推方案

 

外推方案一出,在多重價值與時間點等考量下,包括中興大學環境工程系教授莊秉潔等學者,從原本反對三接轉而支持外推方案。

 

莊秉潔強調,三接外推方案已是離岸接收站了,基本上不填方、不浚深,避免破壞所有生物礁的可能性,「這是對減煤承諾影響最小、對藻礁生態保護最大的方案,同時兼顧非核、減煤、救藻礁。」

 

「2025年三接須補上,現在的時間點這是唯一一條路,不然之後就如今年5月不時限電。」莊秉潔認為,目前中北部只有觀塘儲槽能有機會在2025年前完成,同年核能、雲林麥寮電廠四部燃煤機組除役,中北部將減少4.4GW,約占今年5月夜尖峰(晚間6點到10點)備轉容量12.5%,以5月因水情不佳等因素,備轉容量率常不到8%來看,當燃氣沒辦法補上,2025年很可能將常態性限電。

 

只不過,三接還有是否造成突堤效應等正反方不同主張,仍未取得共識(詳第74頁)。如何透過更多公開資訊,在保護藻礁最大化、影響供電最小化之間找到平衡點,促進對話、減少對立和爭議,調和多重價值,確實是可以努力的方向。

 

台灣接收站負載率

液化天然氣運輸船

液化天然氣運輸船運抵永安廠碼頭後,由卸料臂進行卸收,再經管線輸送到地下儲槽儲存。(攝影/劉咸昌)

 

台灣燃氣電廠、輸氣管線分布

 

台中—大潭海管供氣能力

 

關鍵提問3》擴建既有接收站可取代三接?

各接收站已「爆表」  北中南無餘裕互相備援

 

第3個關鍵提問:既有天然氣接收站擴建,就可替代三接供氣?錯!目前接收站負載率已「爆表」,且輸氣能力受限,同時也要考量北中南區域平衡、相互備援的議題。

 

這一天,採訪團隊來到全台首座天然氣接收站高雄永安,31年前,第一艘液化天然氣船靠卸於此,開啟台灣天然氣發電時代。

 

台灣中油天然氣事業部永安液化天然氣廠廠長洪憲榮,帶著我們參觀陸域75公頃、海域715公頃的廠區,四周沒有異味,眼前是藍天、大海的海港環境,甚至港邊還能目視到微孔珊瑚,「歡迎來這邊看我們的海、環境,眼見為憑,營造出來的環境就是這樣。」

 

「這艘船的天然氣價值1億美元。」洪憲榮透露,在碼頭停泊的這艘專用運輸船,正由卸料臂以每小時約1.2萬公秉的速度卸收液態天然氣,「量看運輸船大小,去年一船平均載量6.9萬噸,……目前量很大,1個月最多19艘,一艘停泊天數最長兩天。」

 

天然氣自氣田開採後,從產地出口前,為方便儲存及運輸,會先淨化處理去除雜質,並以超低溫冷卻降至攝氏零下162度,從氣態(NG)壓縮成液態(LNG),體積縮小至氣態天然氣的6百分之1。

 

經液化天然氣冷凍運輸船運送至永安接收站港口,透過卸收管壁輸送管線將LNG送至地下型儲槽儲存,使用前須將儲槽內LNG泵送至開架式氣化器(ORV),利用海水為熱源,把液態天然氣還原為氣體,再以管線輸送至各地配氣站供用戶使用。永安接收站並無償提供低溫海水「鑽石水」給周邊漁民養殖石斑魚,創造高值化養殖業。

 

卸收、儲存、氣化、管輸,是包括永安在內的液化天然氣接收站都有的重要設施。

 

依據中油數據,去年永安接收站負載率達101%。永安去年卸收量1060萬噸,而設計營運量是1050萬噸,現在用量太大,卸收量都會超過營運量,「最好是不要超過。」洪憲榮形容就像人挑100公斤,讓他挑105,體能好還可以負荷,「最好不要長期這樣,他會累死。」

 

其實永安接收站的負載率超載不是特例,去年台中接收站負載率更達119%,全台合計則為108%。李順欽也直言,台灣今年天然氣預計卸收1936萬公噸,算下來等於負載率來到創新高的117%!

 

台灣是全球第5大LNG進口國,但反觀日本、中國、韓國、印度等前4大進口國,接收站負載率在3至6成之間,同樣的數字,台灣不只超過100%,更逐年攀高。

 

接收站負荷愈重  愈找不到空檔檢修

毫無容錯空間  擴建計畫趕不上減碳時程

 

李順欽解釋,接收站負載率是綜合考量碼頭卸收、儲槽、氣化、管輸,超過100%代表各設備很忙、沒時間休息,一直超載、超時工作,「三接就像要多找一個人上班,但暫時找不到人。三接沒辦法運的量,原本的兩個人(指既有永安、台中二接收站)就要做更多、加更多班。」也就是說,必須讓更多液化天然氣運輸船來台卸收,在船班更密集的情況下,等於幾乎每天都有船要來,因此也有興建新碼頭的需求,且當負荷愈重,就愈找不到空檔檢修,恐增加潛在操作風險。

 

台灣因此多了一個專有名詞「娘家負載」,指的是每年農曆年年初二、初三那兩天,年用電量最低,中油便趁農曆年連假清管線。

 

但超載下的短期調度畢竟不能是常態,「超負載不只維修找不到空檔,也等於不容有任何閃失。」李順欽強調,希望天然氣「安全裕度」更高,相對不會負荷那麼重。

 

事實上,包括台中、永安接收站確實都有增建計畫,但前者第2席碼頭估2023年年底完工、兩座儲槽和氣化設施估2026年底完工;永安兩座地下儲槽則要到2028年才會完成;至於台電的四、五接,也都需要環評和興建時間,時程上沒辦法比既有的三接外推方案快。

 

「儲槽的氣要用什麼方法送到大潭?」曾文生強調,天然氣接收站不只建造儲槽的問題,更關鍵的是沒有管線、輸氣能力受限的問題,「光算儲槽沒有用,沒有管線可以送到。」

 

目前台中到通霄、通霄到大潭的海管,每小時9百公噸的輸氣已飽和。曾文生解釋,三接的好處在於:完成後,包括台電大潭、通霄、台中、興達等從北到南大型天然氣電廠旁都會有接收站,除了能使地區供氣平衡,且過去管線都是由南往北送天然氣,未來若有餘裕,就可北往南送、互相備援,等於電廠能有一旁的接收站和管輸供氣「雙氣源」,建構更完善的天然氣系統,「現在要創造餘裕,才有替換空間。」

 

「台電供電共有50個廠以上。為什麼不蓋三個廠就好?因為怕不可預測風險存在,所以分散。」洪憲榮也認為,台電電廠不會全部集中在南部,天然氣接收站同樣如此,風險考量上有北中南分區域供氣、互相支援的必要。

 

環團

 

永安天然氣

永安天然氣接收站現有6座地下儲槽、年營運量1050萬噸,新建2座儲槽預計2028年7月完工。(攝影/劉咸昌)

 

關鍵提問4》台北港替代方案只要5.5年?

最樂觀要11年  且當地民意反對、有航安疑慮

 

第4個關鍵提問:台北港替代方案只要5.5年,可以替代三接?錯!接收站從無到有最少要11年,台北港也有當地民意反彈和航安問題。

 

「目前八里地區已設有垃圾焚化爐、汙水處理廠及化學油槽等嫌惡設施,故當地居民已透過民意代表表示,對於在台北港區設置天然氣接收站部分將反對並抗爭到底,謹轉呈地方意見供參。」早在2017年11月8日,新北市政府就曾函文經濟部,明確表達訴求,並重申台北港早有「土地已售」、「民意反彈」、「時間未及」3大障礙;隔年5月30日,新北市府又再度發函表示反對立場。

 

「台北港不可能成為三接替代方案!」李順欽不諱言,2018年曾實地考察,原選址港務公司已經完成招租,且加總環評3年、圍堤造地4年,儲槽等設施興建至少4年,最少要11年起跳;最重要的是,天然氣接收站對碼頭、船舶距離航道的安全距離都有嚴格規定,在此設接收站要如何不影響商港運作,也不是沒有疑問。

 

對於天然氣船停在航線上,曾文生說得傳神,「你在台北港門口停一台油罐車,不被航商抗議才怪,不是只有開進去要避開,卸一整天。」卸收天然氣時,航商一整天的營運都可能受影響。

 

交通部近日發出的新聞稿也指出,液化天然氣船屬危險品運輸船,於航行前方兩浬、後方一浬、左右兩舷各150公尺範圍內,鄰近船舶均應避讓,不得有其他船舶行駛,且台北港航道400公尺寬,僅餘250公尺,影響大型船舶進出致有航安疑慮,「考量現有台北港南、北碼頭區域均緊鄰主航道兩側,若設置LNG船靠泊卸收站,LNG船兩舷距已不足安全距離,對於船舶進出港貨物作業將產生嚴重干擾,對航道安全亦有嚴重影響。」

 

此外,台北港到大潭也要配海或陸上輸氣管線,除了也要經過環評,「拉海管50公里到三接現址,還是要挖,難道就不會破壞藻礁,就可以用比較鬆的標準檢視?」李順欽直言,陸管經過人口密集區,也有抗爭問題,同樣沒那麼簡單,都不比既有的三接外推方案兩年半的時間更可行。

 

面對交通部提出的航道安全問題,公投同意方律師蔡雅瀅回應:「台北港替代方案已不是我們心中首選的替代方案。一接、二接擴建都是現在進行式,基隆四接若不填海造地,我們也不反對。應讓公民知道,三接不是唯一可能性。」

 

三接公投  沒有人能當局外人

經濟、健康、生態  價值權衡不該全有或全無 

 

當三接公投骰子已經擲下,有何實質後續影響?詹順貴觀察,若公投通過,法律效力很簡單,就是設定的範圍那一大塊海域都不能蓋三接,雖然公投效力只有兩年,「但我相信民進黨政府也不敢說兩年之後要回來重蓋,到時引起的政治風暴可能會更大。」

 

眼前,每個人都有供電、減空汙和藻礁生態保護3張考券。你會選擇各自拿到多少分?是3張都拿下85分?還是1張1百分,另外兩張不及格?任何取捨,都要付出代價。關鍵是釐清問題核心,做出你的關鍵選擇。

延伸閱讀
四大案吵什麼?冷熱大不同 藍綠公投拚場  萊豬案成攻防焦點
四大案吵什麼?冷熱大不同 藍綠公投拚場 萊豬案成攻防焦點

2021-11-18

核四公投說明會「台積電」意外成箭靶?「核廢料被硬凹不能處理」黃士修:晶圓廢液竟沒人說得出該怎麼辦
核四公投說明會「台積電」意外成箭靶?「核廢料被硬凹不能處理」黃士修:晶圓廢液竟沒人說得出該怎麼辦

2021-11-18

藻礁公投電視說明會》昔環團盟友針鋒相對 台灣能源轉型途徑成攻防焦點
藻礁公投電視說明會》昔環團盟友針鋒相對 台灣能源轉型途徑成攻防焦點

2021-11-18

公投電視辯論會各陣營到底吵什麼? 四大議題懶人包一次看懂
公投電視辯論會各陣營到底吵什麼? 四大議題懶人包一次看懂

2021-11-12

青年秀公民素養  教育、公投、國安都不放過  小英總統接招  直面八大犀利提問
青年秀公民素養 教育、公投、國安都不放過 小英總統接招 直面八大犀利提問

2021-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