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邁向循環經濟的新創未來

邁向循環經濟的新創未來

廣編企劃製作

政治社會

2021-11-22 17:30

廢棄漁網製成的時尚循環眼鏡和側肩包、廢棄菱角殼炭化成為菱殼炭建築材料或居家用品、回收咖啡渣製作的環保雨靴、將青草結合回收塑膠轉化為產品……,這是環保署於今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在松山文創園區北向製菸工廠舉辦的「2030超越圈圈 Circular-Cross」—循環經濟新創展,旨在結合土地的味道、人文的故事呈現循環的日常。超過70個循環經濟品牌的多元創新展品,從食、衣、住、行、育樂等面向貼近生活讓民眾體驗,連展區內的陳列架及裝飾物件,也都使用回收再利用的軟木塞、紡織、木頭餘料或塑膠等材料。

環保署廢棄物管理處(簡稱廢管處)處長暨資源循環辦公室主任賴瑩瑩表示:「這個展覽,主要是讓有心從事循環經濟的新創事業或是年輕人有個舞台,鼓勵新的思維。」

 

環保署廢棄物管理處處長暨資源循環辦公室主任 賴瑩瑩

 

從線性到循環:廢棄物是錯置的資源

 

近年來,氣候變遷、節能減碳、永續地球家園等議題,已成為全球不可忽視的課題。2015年時,聯合國提出「2030年永續發展議程」,內含17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可概括為治理、社會、經濟和環境等面向,彼此連動,息息相關。其中,「循環經濟」被視為落實SDGs的關鍵策略,如歐盟提出「歐洲綠色新政」及「新循環經濟行動」,日本和韓國也都制定循環經濟相關計畫。臺灣也同樣急起直追,政府和民間共同合作,將循環經濟這個「循環圈」不斷擴大,遍地開花。

 

為了因應國際趨勢和解決臺灣資源不足的難題,環保署於2021年7月1日特別成立「資源循環辦公室」,並由廢管處處長賴瑩瑩兼任辦公室主任。她表示:「廢管處與資源循環辦公室是一體兩面的東西。有用的是資源,沒用的就是廢棄物。最大不同的地方是我們把廢棄物都當作資源來管理。」

 

舊有的線性經濟發展,主要是循著「開採→製造→消費→拋棄」的模式,無論是生活廢棄物或產業廢棄物,最後不是進焚化爐就是到掩埋場。然而,臺灣自然資源不足,有76%仰賴進口,隨著工商業發達,加上地狹人稠,掩埋場空間可能在3至5年內就會飽和且難以新設,而焚化爐也屆齡老舊,如果環保署再以過去把廢棄物當作垃圾「去化」為主的處理方式,已經不符時宜,於是積極調整為廢棄物資源循環,從產業廢棄物監督的角色,轉變為輔導產業廢棄物朝減量、分流及循環永續利用。

 

「廢棄物是錯置的資源,而資源就像經濟的靈魂一般,資源循環與經濟發展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賴瑩瑩認為,循環經濟是一種對環境友善的經濟理念,如何讓物品「從搖籃到搖籃」全生命週期,將「資源循環最大化,廢棄物處理最小化」是目前正在努力的目標。

 

從「靜脈」到「動脈」:跨部會整合物料

 

隨著「資源循環辦公室」的成立,在法令上更加強化可再利用資源的管理,並藉由整合內外部資源精進資源循環,促使物料由「靜脈產業」回到「動脈產業」,透過全面盤點分析廢棄資源、推動能資源化及建立媒合管道,並修法加強再利用管理,新增再利用產品的品質標準、認證制度及掌握其用途及流向。

 

賴瑩瑩解釋,以往在處理廢棄物時,會依不同的主管機關來劃分權責及管理,現在則會從它的用途去看,分幾個大類,相同用途的就放在同一類。也因此,「資源循環辦公室」依執行方向,下設「政策規劃」「產業循環管理」「有機資源」「無機資源」「金屬及化學品資源」等5個組,分別就整體資源循環政策規劃及推動、事業廢棄物綜合管理事項、資源循環資料庫建置及運用,以及有機資源、無機資源、金屬及化學品、複合型資源之源頭減量及資源循環等,專責辦理各項資源循環業務。

 

「以往廢管處主要著重在工廠生產後端,會產生多少廢棄物,如何管制處理,現在則會跨到生產端,從源頭開始了解工廠使用的材質、製程及最後會產生什麼廢棄物,把廢棄物當產品一樣看待。」賴瑩瑩提到,以往廢棄物是沒有身分的,現在則會將其建立履歷護照、認證、品質檢測及編號,制定標準讓廠商可以依循,或是建議廠商可使用哪些符合環保再生的包裝材質,甚至幫忙媒合其他廠商回收再利用,讓廢棄物進入新的生命循環,最終達到零廢棄的藍圖。

 

當然,為了達到資源循環的整體效益及願景,需要跨部會合作才容易成事。今年9月,環保署與各部會舉行「2021第三屆臺灣循環經濟週」除了環保署、經濟部及農委會外,更首度有內政部、公共工程委員會加入陣容,使臺灣循環經濟週活動面向更加多元豐富,顯見國內對循環經濟議題的重視更勝以往。

 

其實在今年環保署所訂定的「資源循環行動計畫」草案中,就以物質生命週期觀點,訂定各階段推動重點,分為生產、消費、廢棄物管理、二次料市場等四大面向。

 

此外,就跨部會分工合作部分,設置生物質組、有機化學組、金屬及化學品組、無機再生粒料組、綠色生活及消費組等小組。每組皆有關鍵議題和相關項目,如:生物質組的食品加工污泥和雞糞處理;有機化學物質的塑膠袋膜及非食品接觸塑膠容器;金屬及化學品組的異丙醇(IPA)及液晶;無機再生粒料組的焚化再生粒料、氧化碴、還原碴及轉爐石;以及綠色生活及消費組的電腦資訊設備、再生料製造新制服、LED照明服務、冷氣空調服務等的以租代買模式。

 

「循環經濟是跨部會協力合作,每個部會有自己推動的模式,它會包括生活,也會包括生產。」賴瑩瑩強調,環保署主要仍是以環境為角度去切入,會去考慮物體使用的效率,以及循環使用的程度,其他部會如經濟部或農委會,則較以生產單位、產品市場等角度去看。

 

 

從GDP到循環利用率:各界共襄盛舉  

 

賴瑩瑩笑稱,循環經濟目前在臺灣可說是「遍地開花」。她提到今年的循環經濟週,從9月至11月中,陸續有許多特色活動登場,包括ESG 暨永續製造高峰論壇、循環經濟新創展-2030未來超越圈圈、臺灣創新博覽會循環經濟實體與線上展、創新研討媒合會、循環設計工作坊、績優企業頒獎與高峰會等,希望透過不同的形式,讓民眾更加了解、甚至可以親身體驗循環經濟的奧妙。

 

每年的循環經濟週會設定不同的主軸,今年聚焦於「循環塑膠」、「循環營建」、「循環農業」及「固體再生燃料(SRF)」四大領域,各部會人員特別前往澎湖參訪無塑島設施,到臺南參訪文資建材銀行、生技材料、循環住宅、廢車拆解等第一線實戰者成果,也分別與荷德、加拿大等國際戰友連線舉行線上論壇,切磋交流循環經濟相關議題。

 

 

「我們會借鏡許多國家的做法,包括歐盟、日本等,其中荷蘭會是我們主要的比較對象之一。」賴瑩瑩自信地說,臺灣在全球循環經濟的表現,可以列入「中上班」。

 

雖然全球受到COVID-19疫情的影響,對全球原物料供應、運輸、生產等造成一定的影響,但臺灣疫情穩定,對於循環經濟的共識逐漸升高,反而可以化危機為轉機,將循環經濟落實於人們的生活當中。

 

「以前我們會以國內生產總額(GDP)等數據來衡量臺灣經濟的好壞,現在我們會以資源生產力、人均物質消費量以及循環利用率作為主要參考依據。」賴瑩瑩樂見臺灣許多企業,透過不同方式促進物料再生循環利用且頗具成效,也有許多新創企業結合創新概念投入循環服務模式,令人耳目一新。種種推動成效,從每年遴選的「資源循環績優企業」名單中,可看到不少案例。「期望看到各界共襄盛舉,讓臺灣向零廢棄的未來邁向一大步!」她說。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廣告)

 

延伸閱讀

傑出環保實踐者獲頒環境保護專業獎章 共創環境永續世代
傑出環保實踐者獲頒環境保護專業獎章 共創環境永續世代

2021-11-18

可口可樂 珍惜水資源 環境保護 善盡地球公民的責任
可口可樂 珍惜水資源 環境保護 善盡地球公民的責任

2018-12-28

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 非洲豬瘟防疫宣導
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 非洲豬瘟防疫宣導

2018-12-27

遭前董座宋文琪批抹黑無辜,賈永婕:文字上有誤解…12強冠軍獎盃、冠軍球全民都想看「正積極爭取」
遭前董座宋文琪批抹黑無辜,賈永婕:文字上有誤解…12強冠軍獎盃、冠軍球全民都想看「正積極爭取」

2024-11-28

國慶101煙火挨批「施放時間太短」!董座賈永婕親揭原因:僅17天趕工,自認「交出漂亮成績單」
國慶101煙火挨批「施放時間太短」!董座賈永婕親揭原因:僅17天趕工,自認「交出漂亮成績單」

2024-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