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以「厚植國人英語力」與「提升國家競爭力」兩大目標,希望在2030年將台灣打造成雙語國家。
去年底,國發會與教育部在上述藍圖基礎下,擬定雙語國家的執行策略,然而,隨著許多政策細則於今年陸續落地,對於教育現場,有驚豔、有鼓舞掌聲,亦有不少困惑與質疑聲音。
究竟,英語力對台灣的意義是什麼?
我們離雙語國家的目標又有多遠?
走進桃園平鎮區義興國小的教室,老師在台上一步步講解勞作製作流程,台下一位外籍老師正忙碌地在學生的座位間穿梭,查看這些小三學童有無正確理解台上老師的中文解說,並以簡單英語給出指引。
一位中師搭配一位外師,是義興國小雙語課程的尋常景象。「讓孩子這麼早接觸外師,對外國人不會恐懼」、「中外師一起備課,互有所長,也能擦出不同火花。」義興國小校長馮立縈解釋。
來到校園另一間教室,課堂上,小朋友三五成群、開心地圍著一台小型機器人,一邊聽著台上老師用英文說故事,一邊搶答幫助機器人規畫上學路線,這是一年級的資訊課程。
不僅課堂上用英文,學校也布建英文環境。來到校園走廊,牆面畫著企鵝、海豚等動物與一張「動物探索區」的圖樣,打開「義興國小智慧學校」的App,掃描圖樣之後,學生拿著手機開始在走廊上「抓寶」,透過手機鏡頭,螢幕上會跳出一隻猩猩搥胸示威,學生抓到寶後,點開動物圖鑑就可以看到一串英文解說,這是義興國小校內三個AR(擴增實境)探索的課程之一。
義興國小推動雙語教學,至今邁入第5年,也是桃園雙語教學的重點學校之一。這一屆五年級生,除了原本英文課外、自然、健康、資訊與藝文課程都有雙語設計,已經有3分之1的課程用英文上課。而一、二年級的低年級生也在數學、資訊、生活課程導入英文教學,每周會有8堂課使用英文。
同樣在桃園,武陵高中二年級的教室中,物理老師王慈甦在黑板寫滿了公式,仔細一看,除了公式外,所有內容也都用英文寫,聽王慈甦授課的內容,他正用英文解釋相對論。北上南港,在誠正國中的表演藝術課上,老師張懿茹一邊下著英文指令,一邊鼓勵學生用英語表達,中間不時穿插著中文解說。
場景,切換到台南安平的一所國小。「Which one is ocean, Jay ?」、「What do you see in this picture ?」踏入西門實驗小學,漫步在由片片紅磚外牆砌成的低矮建築群間,陣陣孩童上課的提問與嬉鬧聲傳進記者耳裡。不同的是,喧鬧的聲音、提問的語言,也是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