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重創全球SDGs進程,地方政府、草根團體、熱血公民如何展現台灣韌性,打造永續城市?今周刊採訪團隊在《編輯室好好說》Podcast中,為你述說萬華在大疫之下公私協力、度過危機的感動;桃園如何創造「生態物流」、翻轉古蹟的故事。
歡迎點選收聽《編輯室好好說》
二○一五年聯合國發布「二○三○永續發展目標」(SDGs),共有一九三個會員國同意在三○年努力實現聯合國提出的十七項SDGs指標。
台灣雖不是會員國,但自一九年,新北市率先提出台灣第一份「永續發展目標──新北市自願檢視報告」,這三年來,陸續有台北、桃園、宜蘭、台中跟進,「永續發展」成為地方政府治理的新標竿。
聯合國的十七項永續指標涵蓋面廣,包括終結貧窮、性別平權、環境永續、健康照護等,舉凡社會力、經濟力、環境力三大面向都涵蓋在內。聯合國今年發布觀察報告,自一五年以來,去年全球永續指標首見倒退,最主要原因是疫情衝擊經濟,失業率與貧窮率上升,加上疫苗短缺造成健康福祉的不平等,因此需要各國、各城市更積極治理,迎頭趕上永續發展指標。
新北二連霸 疫後復甦八成有信心
《今周刊》去年首次發布「六都永續城市調查」,不僅根據聯合國十七項永續指標蒐集地方政府統計資料,同時也做網路民調,調查民眾對地方首長的永續施政滿意度。去年由新北市拿下「最佳永續城市第一名」,社會力與環境力第一名皆為新北市,經濟力第一名則由桃園市拿下。
今年,本刊與第三方調查機構「畢肯市場研究」合作,依據去年同樣的調查架構,選出五十八項公開統計數據,占比七成,另外輔以占比三成的民意調查。不過,今年本刊將評比範圍從六都擴及到二十一個縣市(未包括連江縣),最後以「六都」與「非六都」公布各項得獎城市。
「我們根據客觀的數據指標占七成,民調占三成去計算最後各城市的總分。某些城市的分數很接近,是在統計誤差範圍內。」身為民調專家也是此次調查的諮詢顧問戴立安建議,獎項公布可將誤差範圍內的城市列在同一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