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今年加強落實「能耗雙控」政策,同時加強控制能源消耗量總量與強度,迫使地方政府在工業生產旺季祭出限電措施,諸多企業總產能近乎腰斬、重創工業重鎮。
中國大規模限電凸顯出全球綠能供不應求的挑戰,更可能影響全球下半年經濟成長。
反觀台灣,政府早在2016年便積極推動能源轉型政策,目標是2025年綠電發電量要在占台灣發電量20 %。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日前(16日)攜三家台灣離岸風電供應商接受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老謝看世界》訪問時,先是提交台灣這三年培植綠電本土供應商的成績單,並樂觀預估台灣至2025年風電產業投資可達6000億元以上,預估綠電將是台灣經濟成長的新動能。
受訪最後,沈榮津也以中國此次無預警限電,提醒台灣在能源自主的路上要更努力。
台灣拼2025年綠電20% 台廠打造離岸風電供應鏈
據統計,2018累計至2021年9月,台灣投資風電產業已達429億元;至於2018年至2019年9月供應鏈訂單已達1600億元。沈榮津在節目上樂觀預期,「至2025年風電訂單可達6000億元以上,這是一個新的產業,更是台灣經濟成長的新動能」。
沈榮津表示,台灣自2016年起推動能源轉型政策,主要以太陽能光電與離岸風力發電為主軸,目標是2025 年綠能發電占比要達20%,截至2019年為止已完成20隻離岸風機,今年預計會有21隻完工,明年會有上百隻風機啟動。
「目前,國際離岸風力發電大廠丹麥商VESTAS以及德商Gamesa都到台灣設立機艙組裝廠,零件都是台灣供應,已有十幾間台廠打入供應鏈,光是水下基礎設施就有20多家台灣廠商,這是一個從無到有的產業」沈榮津說。
台廠銘榮元、天力、先進華斯 打入風電供應鏈
隨後,沈榮津便逐一介紹台灣離岸風店本土供應商。
包含:從煉油石化製造廠設備廠轉型的銘榮元,目前已經完成離岸風力發電水下基礎四隻鋼管樁,未來將供應離岸風店水下基樁;天力離岸風電科技則優化中國製造風電葉片經驗,返台投資成亞洲第一個離岸風機葉片廠;先前曾投入國艦國造、國機國造及中科院無人飛機研發的先進華斯,則以台灣「複材」技術優勢,與德國廠商合作打入風電供應鏈。
台商返台投資 產業轉型將成經濟成長新動能
沈榮津更在節目中直言,中國此次無預警限電,提醒台灣在能源自主上的路上要更努力。
沈榮津說,以往台灣土地、勞工與環保成本高,產業都外移到中國,三年前美中貿易戰、科技戰讓台商有意願回台,目前政府逐一解決投資「五缺(缺水、缺電、缺地、缺工、缺人才)」,綠電正是其中一環。
據經濟部統計,政府日前推動台商回台方案,目前已有1000多家廠商回台、投資1.3兆元,第一批回台廠商多為5G、高階伺服器廠商,以及對中國資安有疑慮廠商;其中包含電子五哥(廣達、緯創、仁寶、和碩、英業達)也回台,「這些“肉粽頭”回台灣,會帶動下游供應鏈一起回台,帶動就業機會、增加就業機會,並能促進替方區域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