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享有「背靠中國、面向世界」的特權,原本可以左右逢源,雙邊得利,但特首林鄭月娥卻拚命往北推進。「香港內地化」的命運,已浮現清晰的圖像了。
香港作為世界與中國連接的橋樑,原本就享有左右逢源、雙邊得利的特權。不過,最近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的幾項重大政策,卻讓世界看清楚,她正帶著香港政府與人民「一路向北」,寧願放棄賴以起家的「國際金融中心」核心競爭力,毫不猶豫地奔向北京設定的「粵港澳大灣區」,最終,香港極端的命運可能降格成深圳的衛星城市,淪為「南深圳」。
一路向北的政策案例很多,我們選兩個來談。一個是港府堅持「COVID-19清零」,不理歐洲、英國、美國等國際商會的聯手建言,對進入香港的國際人士施行長達二十一天的隔離檢疫;另一個是要「破除中環迷思」,在與深圳接壤的區域,打造二五○萬人口的「北部都會區」計畫。
港府在八月二十日收緊進入香港的防疫規定,來自「中風險」國家地區已接種疫苗的國際抵港者,需要在飯店集中隔離十四天,外加七天的自主管理。這當然還有例外可以「豁免」,如持外交與公務護照、履行公務的地方政府人員等,以及符合「回港易」、「來港易」條件的特殊身分人員。
港府「清零」太嚴苛
恐斷送金融地位 逼外企出走
長達二十一天的強制隔離政策,對於往來頻繁的國際專業人士造成極大困擾。八月中,香港歐洲商會以主席高飛(Frederik Gollob)的名義發出公開信,建議港府採取國際主流的「與新冠病毒共存」政策,放寬對已接種疫苗的國際商務人士之隔離檢疫措施,用專業檢測來重振香港的國際商務。歐洲商會坦言,過去與港府溝通管道順暢,如今被迫用公開信的方式建言,是「沒有辦法後的辦法」、「極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