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讓北海的風,power全英國每一個家庭!」頂著一頭亂髮,英國首相強生在疫情最嚴重的去年十月向全英民眾宣示:「就在二○三○年,你家的熱水器、爐子、電動車所需要的電,全部靠風!」這不是狂人領導的囈語,強生預計投入五百億英鎊,真金白銀、用盡全力,讓現在計畫中的三十GW(百萬瓩)風能容量,推升到四十GW,坐穩全球離岸風電第一的寶座。
英國風場開發的軌跡與台灣頗為相似,都採階段性開發。二○○○年,英國設立第一座離岸示範風場,首次在北海插上兩座二MW(千瓩)的小風機;接著在○二年開始,進行了三個階段的密集開發,由英國皇家財產局(Crown Estate)規畫潛力風場位址,引進國外開發商,並由政府出面提出風電保證收購價格,十年內,蓋了三十三座風場,總裝置容量大幅增加到八.五GW。
潛力風場階段之後,開始進入更大規模的區塊開發(類似台灣離岸第三階段);在這階段,風機建置速度更快,平均每四十一小時,就有一支風機豎立在北海,一六年,風電對英國電力的貢獻,第一次超過煤炭;一八年,再次超越核電,成為僅次於天然氣的能源來源;二○年,裝置容量更向上攀升,在一○年到二○年間,風電已經成長近三倍,達到二十四GW。目前,已有超過一萬支風機,牢牢釘在北海的海床上。
二十年間,英國風電的裝置容量,從二○○○年的二MW,增加到二十四GW,整整成長一.二萬倍,已超越丹麥、德國,成為全球之冠。離岸風電已成為英國工業發展上,最驕傲的一頁。
更令人驚豔的,是風電價格下降的速度。風力發電價格從一五年的每百萬度一一四英鎊,到二○年最低只剩三十九英鎊。包含離岸在內的低碳產業,更創造了四十三萬個就業機會及一個價值超過百億英鎊的產業。「沙烏地靠油、英國靠風」,連全球最早發展風電的丹麥,都不敢答應的承諾,英國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