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加入CPTPP「利大於弊」,外銷業者受惠,但衝擊仍有關稅屏障的內銷產業。
政府如何規畫受衝擊產業轉型升級的下一步,回到眼前談判桌上拿到最有利條件?
雞肉龍頭:標註產地來源溝通土洋差異化
台灣申請加入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可能衝擊國內農林漁牧業,雞肉也在農委會列的敏感項目之一。對此,國內雞肉龍頭大成集團副總裁韓家寅接受《今周刊》專訪時表示,若是加入當然對產業會有影響,但影響程度還得看政府如何談判。
「我覺得這是國家安全的問題!」韓家寅在採訪一開始就對政府疾呼,應該把為台灣農畜業爭取緩衝空間,列為國家安全等級的問題。「畢竟未來全球都可能面臨糧食危機,一旦很多國家不出口糧食,而我們農民又因為價格沒有競爭力,被排掉了,就會是很嚴重的影響。」
韓家寅指出,台灣的白肉雞經過WTO(世界貿易組織)洗禮,產業不斷升級,如今飼養已經達國際水準。以大成來說,平均育成率可以達九九%,三十二、三十三天就可以屠宰。
「好險美國沒有加入CPTPP,否則二○%關稅要逐年拿掉,衝擊很大!」他說明,目前海外進口雞肉有九二%來自美國,七%來自加拿大,其他國家的雞肉則因為疫病關係被拒於門外,只有少量進口。因此,若是以目前會員國而言,美國並不在列,對台灣產業衝擊尚不大;但業者們擔心,未來更多會員國加入會是變數。
事實上,因為歐美主要食用雞胸肉,雞腿、雞翅等下半身在當地相對低廉,也因此多銷到東亞。而這也對國內產業造成一定程度威脅。
今年台灣大約會屠宰二.五億隻白肉雞,約四十萬噸的肉,而進口的雞肉數量大約二十萬噸,若是以目前海外進口大宗的雞腿、雞翅(下半身)來說,和國產屠宰量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