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軌道願景館前身為日治時期運輸公司所興建的倉庫,戰後幾經轉手,交由臺灣鐵路管理局使用,倉庫中三個隔間分別被編為桃園6、7、8號倉庫,在鐵路運輸業務逐漸萎縮後,這座倉庫失去原使用功能而對外承租,但在疏於維護下,外牆剝落、屋頂石棉瓦破裂,門口僅存桃園7號倉庫的木牌,因而有「桃園7號倉庫」之稱。
筆者於2015年因發現倉庫位置被劃為捷運棕線出口,將來有拆除可能,因而嘗試發掘倉庫歷史,並進行文化資產提報。歷經文化局與各單位多次協商,2016年這棟倉庫以「桃園車站舊倉庫」之名登錄為歷史建築。由桃園市政府捷運工程局主導修復工程,2018年開始營運。
建築與展示的新舊交織
桃園軌道願景館為桃園地區現存最大的日治時期倉庫。磚造牆體使用日治時期代表性建材TR磚。建築屋頂使用木造桁(ㄏㄥˊ)架,跨距達18公尺。為了活用這座倉庫,進行重新設計時,特別設置了夾層,將2樓作為軌道圖書室,一方面可成為兒童的遊戲空間,另一方面亦可就近欣賞屋頂的木屋架。館外除了展示潛盾機外,也有拆除桃園車站舊站時,特意遷移至此保存的――在1963年以報廢鐵軌建造的第二月台雨棚。
軌道願景館中的展覽規劃以在地出發,除了介紹鐵道知識與未來桃園捷運發展願景外,也希望融入桃園地區獨有的鐵道與糖業鐵道的發展脈絡。願景館入口即可見一座巨大的車站木模型,是日治時期桃園車站的復刻版。在鐵道交通歷史展示區中,呈現桃園地區複雜的鐵道運輸網絡,由筆者復原了日治時期桃園6座車站的站體樣貌,搭配紀念戳章,逐一介紹桃園各站的發展簡史與鐵道旅行記憶。此外,館內也有熱門的潛盾機小火車與互動裝置,讓孩童在遊戲之餘認識新知。
從倉庫看見桃園運輸史
願景館因前身為鐵道倉庫,本身就是鐵道運輸的歷史見證。日治時期,桃園地區沿線的車站,在1930年代都興建了倉庫,這些倉庫多由當時的運輸公司所興建,用以收納大批量的運送貨物。其中以「日本通運株式會社」(以下簡稱日通)規模最大,在桃園各站設立經營據點並陸續興建倉庫。戰後在臺灣行政長官公署的政策下,1946年7月成立臺灣省通運股份有限公司,接收日產運輸公司與旗下倉庫,經營全臺運輸事業,後公司併入臺鐵。
經過筆者的考證,如桃園軌道願景館與隔壁的西棟倉庫、中壢車站旁的「中壢5號倉庫」、富岡車站西端的倉庫,均為日通所興建使用。這些倉庫均意外地留下了不同時代的歷史印記,如願景館隔壁的西棟倉庫與富岡的倉庫均留有戰後臺灣省通運公司的商標與臺鐵商標,中壢5號倉庫更是留下了原始的倉庫木門與早期塗裝的倉庫「庫」字。
願景館激發鐵道文化火花
2018年軌道願景館成為桃園第一座活化再利用的鐵道倉庫,同年桃園地區鐵道沿線倉庫也開始被關注,桃園藝文陣線承租中壢車站的臺鐵倉庫並自行修復,以「中壢5號倉庫」的舊名經營,將藝術與文資保存融合;以富岡為主展區的地景藝術節,則透過藝術創作形式,重新點綴了富岡車站周遭的數棟倉庫,使大眾看見倉庫活化的新可能。
桃園在快速的發展下,舊車站與鐵道職員宿舍未能留存,鐵道倉庫意外成為了百年發展的唯一見證。隨著時光變遷,不同時代的鐵道旅行記憶因為時空與地景的變遷而不斷替換著,即將展開的鐵道地下化工程,又將改變現今熟悉的沿途風景。桃園軌道願景館成就了桃園交通發展與歷史痕跡共存的願景,期許除了軌道願景館之外,有更多見證在地獨有面貌的鐵道潛力文化資產,同樣也可在鐵道演替的同時找到共存的可能。
軌道圖書室是兒童遊戲空間,也可欣賞屋頂的木屋架。
軌道願景館修復前掛著的木牌。
桃園軌道願景館修復前的樣貌,可見大跨距的桁架。
桃園驛:桃園軌道願景館展示日治時期桃園火車站1913年重建樣貌的木模型。
中壢驛:桃園軌道願景館展示日治時期中壢火車站1918年重建樣貌的木模型。
楊梅驛:桃園軌道願景館展示日治時期楊梅火車站1929年重建樣貌的木模型。
富岡驛:桃園軌道願景館展示日治時期富岡火車站1929年重建樣貌的木模型。
本文轉載自《桃園客家》。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