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正陷入愈來愈激烈的戰略競爭,而澳洲,身處這場戰事的最前線。」9月6日,澳洲財政部長發表演說,他要為過去一年「中國貿易制裁下的澳洲」做出定調。
地表兩大經濟體的對峙仍在持續,這個世界的兩極化發展也沒有停止,於是,澳洲遭到中國重手制裁一整年的經驗與結果,也就會是兩極世界裡的重要教案。
本期封面故事,我們解讀這個經典教案。固然,每個國家有著各自不同的產業優劣勢,難以完全對照,但「前線」遭遇的砲火程度、防禦工事的構築,總能給「大後方」帶來一些啟示。經過編輯團隊的採訪研究,澳洲抗中一整年,確實讓我們對「中國經濟制裁」有了新的衡量。
首先,相較於貿易戰前,澳洲對中國的貿易順差竟然不減反增!原來,儘管中國將澳洲的煤碳、大麥、酒品等7項產品列入制裁名單,但澳洲每年從中國賺進最多外匯的鐵礦砂,中國至今卻不敢出手。原因無他,找不到替代來源。就像台灣晶圓代工在全球市占率超過六成,澳洲鐵礦砂在全球也有過半市占地位,當中國每年需求量占全球逾七成,再怎麼想砍,也砍不下手。
其次,這7項被中國制裁、中國訂單幾乎消失的澳洲商品,如今單月出口總額竟然也超過制裁前的水準!原來,這當中許多具有全球範圍剛性需求的原物料,一旦中國跟其他國家買,必然就有另一國家必須找上澳洲搶貨。
最後,葡萄酒等非必需品終究還是受到傷害,但相關業者卻也告訴我們,「戒斷中國買家」並非壞事,他們多半心意已決,積極尋找新天堂。
關於「中國制裁」的分量輕重?澳洲經驗,給了我們新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