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正因經歷過生死關卡,會讓人想在新世界留下些記號,好比李行導演留下對電影的熱情,或是他拄著拐杖挺直的背影。
最後一次看到李行導演是在東區街頭,他一人拄著拐杖踽踽獨行。上前問候,看著他挺直的背影,溫文氣質依舊、一陣感動。
李行與我父母這代都是逃難來台灣的難民,跟現在的阿富汗難民一樣,前途茫茫不可知。我爸從北京到嘉義機場繼續當小兵、養大我們一家人;李行導演則讀師大、當老師,因為愛演戲,從話劇演到電影,後來當上電影導演。
我輩從小看李行電影長大,都記得《汪洋中的一條船》、《養鴨人家》等片,其實他當導演的第一部片是轟動一時的台語喜劇片《王哥柳哥遊台灣》;可李行是上海人,根本不會說台語,為什麼會拍台語片?又怎麼指揮矮仔財這些台語演員演戲?
細究原因,才知一九七○年之前台語片風行,一個國破山河在的難民孩子進入新世界,也不管逃不逃難了,總之就是盡心盡力學習、認真誠懇做到好,努力融入其中,就算語言不通也擋不住他的才華與想拍電影的心!不只王哥柳哥遊台灣,李行也跟著遊台灣,觀察本土、拍攝本土,就這樣一部一部建立起自己的電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