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原鄉護地》面對經濟開發、財團利誘 如何讓文化長存 泰雅族兄弟接力奮戰 用永續精神守住新竹鎮西堡

原鄉護地》面對經濟開發、財團利誘 如何讓文化長存 泰雅族兄弟接力奮戰 用永續精神守住新竹鎮西堡
站在用木頭搭建的傳統烤火房前 的阿棟.優帕司(右)、阿道. 優帕司(左)兄弟。

2021-08-18 13:57

對於泰雅族人來說,土地不是地籍謄本上的所有權概念,「土地是母親」才是他們的文化內涵。
然而面對利誘,許多族人抵抗不了,阿棟兄弟們決定發展有機農業,為子孫留住山林。

清晨的第一道曙光,照在新竹縣尖石鄉最難以到達的地方之一。泰雅族語「Cinsbu」(鎮西堡),即為每天第一道陽光照到的狩獵區。這個位於塔克金溪左岸、依著山勢而建立的泰雅族部落,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近年更因與司馬庫斯齊名的鎮西堡檜木森林而成為觀光勝地。

 

每年大批遊客湧向鎮西堡神木群,覬覦龐大觀光利益的財團與土地掮客也隨之而來,提出誘人的價格希望購買部落土地,不少「原住民保留地」(簡稱原保地)因而流失,也迫使當地原住民發起守護土地行動。

 

現年六十七歲的阿棟.優帕司((Atung Yupas),從玉山神學院畢業後,在台灣民主運動蓬勃興起時,參加URM(基督長老教會城鄉宣道會)的訓練,培養出自主意識,跟原住民青年一起走上街頭爭取原住民權益。二○○二年,阿棟當選新竹縣議員,直接進入政治體系參與原住民運動。卸任公職後,他以守護部落土地為一生志業,回到鎮西堡教會繼續傳教與保存泰雅族文化語言,成為護地運動的重要領袖。

 

原保地為何大量流失?

肇因是政客與掮客「一帶一路」

 

新竹尖石分為前山與後山兩大區域 ,從前山的休閒餐廳到後山神木觀光,每逢假日都有大量人潮湧入。

 

眼看著前山地區的原保地大量流失,非原住民透過人頭買賣、租用等方式,讓原保地變成財團或非原住民使用,阿棟牧師痛心地說:「前山土地流失,很多都是商人透過民意代表、仲介來買。」過去十幾年來,流失的原保地先是淪為休閒地、民宿,近年來則變成最熱門的露營區,政客與掮客「一帶一路」,經濟弱勢的原住民扺抗不了誘惑,珍貴的原保地就此變質。

 

「土地是我們的母親。」阿棟強調,原保地對保存原住民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原保地一點一滴私有化之後,就失去了保存原住民文化的重要功能。他認為原住民對土地的認識應該回到「gaga」的規範,這個規範包括了泰雅族三種重要精神:共存(獵區)、共榮(種植小米的土地)、共享(收穫分享)。

 

政府單位決心不足,讓台灣社宅興辦起步晚,進度持續落後。這場賽車要迎頭追趕,「(興辦)速度」、「油料(經費)」及「續航力(後續管理)」,三大要素缺一不可。

 

首先,為何社宅建置進度牛步?負責審計中央總決算的審計部,在去年度審核報告中就點出,自一七至二二年底前上網招標的社宅標案,從第一次招標至今年三月底止,平均要花十一.八七個月,甚至有案子超過二年未發包,工程有延宕問題,這與過去二年營建成本提高,缺工缺料,造成廠商無意願投標有關。

 

民間團體也有類似觀察,認為近年來台灣住宅市場過熱,反而連帶影響社宅興辦,「某部分是政府咎由自取。」住盟研究員廖庭輝直言。

 

他指出,從國內住宅開工宅數來看,一六年單年僅約六.九萬,到了二二年單年已達十四.六萬戶,六年間數量翻倍,但國內營造量能有限,導致廠商寧願優先承接民間建案,也不願承接政府的社宅建案。

 

對此,內政部國土管理署署長吳欣修受訪也坦言,過去二年確實存在社宅流標問題,但自去年下半年起,狀況已有改善,今年至今二十多案中,只有三案流標。

 

長照瓜分住宅基金九成財源

 

除了興建速度,社宅作為長期推動政策,須有永久、穩定的財源作為「油料」,這讓挹注社宅興辦的「住宅基金」扮演關鍵角色。

 

只不過,住宅基金目前的法定財源僅有「房地合一稅」,根據《所得稅法》,房地合一稅收入應用於住宅政策和長照支出,但上路以來,扣除統籌稅款一○%後,其餘九○%全數進入長照基金,引發不小爭議。

 

國民黨立委賴士葆就曾質疑,房地合一稅全都分給長照,社宅掛零,沒照顧年輕人。民進黨立委郭國文也直指,長照需要經費,但用於住宅基金更符合名目,否則「很難說服民眾,為何把所有房地合一稅都投入長照。」

 

直到今年四月,財政部等部會修正辦法,才明定明年起房地合一稅餘額至少有一○%要挹注住宅基金。

 

更嚴重的是,住宅基金財源不穩定,自一八年至二二年間,除二○年度外,其餘每年皆仰賴國庫撥補二十億至五十億元,明年度更因租金補貼政策要撥補超過三百億元,此外,基金淨值更不斷縮水,從一八年的四九九億元,大幅減至去年底的三四四億元。

 

「油料」不足,還只是當下困境,社宅蓋完需要長久維運,後續管理更要精確估計財務,維持穩定續航。只不過,官方預估與實際卻存在嚴重落差,讓財務出現更多不確定性。

 

審計部在報告中也點出,負責管理社宅的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以下稱住都中心),出現「租金收入高估」、「興建及營運成本低估」兩大問題。像是住都中心預估六十年的社宅租金收入為近九千億元,但審計部預估僅七千億元;住都中心預估社宅工程建造費用約四千億元,審計部核算則需四千七百多億元。

 

審計部直指,因為經費的錯估,將讓住都中心的現金收支,從賸餘三百多億元,轉為短絀二千九百億元,若無法清償債務,就需內政部概括承受,國家買單。

 

近年住宅基金財務及國庫撥補情形

 

社會福利目的  不應考量自償

 

事實上,對於這樣的錯估,民間並不感到意外。廖庭輝直言,台灣的社宅興辦在起步階段,很容易低估成本。他舉例,日本、韓國興建一單位社宅,若需花上一百元,以未來營運五十到五十五年估算,成本要再花一百元;但台灣卻只多估三成到五成,「一開始就知道一定不夠。」

 

「未來要不就是調升租金,不然就是補貼更多。」他點出,這是早期社宅制度不健全造成的估算誤差。甚至在租金方面,中央的住都中心採用較舊的估算方式,未考量到折舊,租金會不斷往上漲,與其他地方政府管理的社宅算法不一樣,對民眾會產生困擾。

 

不過,對於審計部點出的一連串「錢關」,政府打算以「撥補」治百病。吳欣修認為,若將社宅視為社會福利一環「撥補本就應該」。外界或許認為公共建設都要有自償性,但既然是社福目的,「沒辦法靠這個賺錢」,不應以自償做考量。

 

吳欣修強調,審計部所指的短絀是社宅興建後約五十年週期,實際上一年約五十多億元,可藉國庫撥補因應,若未來社宅數量成長,營運成本會有降低可能。

 

黃麗玲也認同社宅應視為社會福利,不該有盈餘或能自償;但她點出,台灣社宅蓋得緩慢,或許可藉由規畫設計、循環經濟的角度,更好控制成本。

 

邱顯智認為,住宅基金光靠撥補,代表每年會變動、財源不穩,且其他社福政策經費也會被壓縮。此外,房地合一稅課徵過多,代表房地產市場過熱,不是好現象,因此用來挹注平抑房價的社宅政策,會更名正言順,政府也要研擬其他財源,讓住宅基金財務更穩定。

 

在興辦社宅這場競速比賽中,台灣已經落後,不僅要踩住油門,加滿油料長期支持,在駕駛座上的政治人物們更要有遠見,秉持「不是自己任內剪綵也要做」的決心,才能讓社宅推動之路走得更穩健永續。

延伸閱讀
花蓮中區青年小組:化身部落圍牆,捍衛族人權益
花蓮中區青年小組:化身部落圍牆,捍衛族人權益

2021-07-08

用一片葉子撐起一個部落 范佳雯以傳統美食阿粨串聯部落文化
用一片葉子撐起一個部落 范佳雯以傳統美食阿粨串聯部落文化

2021-05-25

跟著原民CP,解鎖台灣原鄉祕境 部落開箱
跟著原民CP,解鎖台灣原鄉祕境 部落開箱

2021-01-13

臺東部落時尚 人是麴,風土是食糧,經過時間的發酵,釀出只有臺東才有的風味。
臺東部落時尚 人是麴,風土是食糧,經過時間的發酵,釀出只有臺東才有的風味。

2020-12-09

旮道文創聚落 共榮共樂的原住民文化
旮道文創聚落 共榮共樂的原住民文化

2019-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