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建五十年的社子島,在柯文哲推動下,終於找到開發方案,但拆遷安置談了好幾年,卻連支持開發的當地居民都無法說服,若北市府持續拒絕溝通,恐將釀成另一場迫遷風暴。
由基隆河、淡水河沖積而成的社子島,一九六三年因葛樂禮颱風來襲,淹水三天三夜,造成兩百多人死亡,被經濟部列為洪水氾濫區,台北市政府於一九七○年祭出禁建令,停發延平北路七到九段的建築許可證。五十年來,這片近三百公頃的土地,就像一座被時光遺忘的孤島,公共建設破舊、違章建築林立。
台北市長柯文哲就任後,決心改變現狀,二○一五年成立社子島專案辦公室,並於隔年二月舉辦社子島開發案i-Voting,由全體市民以三五%投票率,共同選出包含一座五十公頃生態公園,以及能容納三萬兩千人的「生態社子島」方案作為開發藍圖。五十年來的禁建枷鎖,終於有望鬆綁。
但開發案動工前,還得通過防洪計畫、都市計畫、區段徵收計畫和環境影響評估等行政程序,柯市府為達成任內動工,近期加緊腳步,於八月十七、十八日分別舉辦「社子島主要計畫展延會議」和「社子島第二階段環保評估會」。
大多數期望改善環境的居民,對北市府翻新社子島的決心,都抱持肯定態度。富洲里里長陳惠民指出,社子島內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約占十三%、身障人士約六%;但當地生活機能不便,不僅沒有任何醫院、超商,就連買個菜都得遠赴四公里外的社子市場,「不開發,社子島完全留不住年輕人。」他說。
實地造訪社子島就能發現,「機能不便」還只是客氣委婉的說法。
疑慮一〉全面區段徵收
九大聚落文化只能剷平?
放眼望去,鐵皮斑駁的矮房,散亂地站在雜草叢生的空地;由於建築無法改建,房子壞了,居民只能用鐵皮東修西補。民宅周邊連最基本的下水道都沒有,住戶如廁的穢物直接排進居所旁的小溝渠,天熱時發出惡臭,下雨淹水時漂上大馬路,令人難以想像眼前掛著的是台北市門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