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與畢業季夾殺,勞動市場遭重創,今年6月失業率達4.8%,單月上升0.69個百分點,創下2010年11月以來新高。
但,失業率只計算找工作但還沒找到工作的人,還沒有把能工作但放棄找工作的「怯志工作者」計入,成為失業率底下的隱形人。
今年,這群放棄找工作怯志工作者不但創下10年新高,其中更有許多是初次尋職的社會新鮮人。
怯志工作者創10年新高 初次尋職新鮮人驟減
據主計總處統計,今年6月「沒工作、想工作、卻沒找工作」的怯志工作者有17萬1千人,較去年同期15萬8千人增加1.3萬人;拉長時間軸來看,怯志工作者曾在2009年達到22萬人,後來便一路下滑,過去三年平均維持在13-15萬人左右。
今年17萬1千名怯志工作者已創下2010年以來新高。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 製圖:記者蕭婷方
另據主計總處統計,2015-2020年平均初次尋職人數都維持在9萬8千人至10萬人之間。然而,今年6月初次尋職人數僅9萬5千人,較去年同期少了5千人。
交叉分析初次尋職人數及怯志工作者人數,可推估今年新增怯志工作者,一半以上為應屆畢業生。
1/3應屆畢業生暫緩求職 過半考量疫情衝擊
104人力銀行顧客價值處協理翁維薇分析,每年5-8月為新鮮人找工作的大旺季,今年5月中全國防疫警戒升級,多數公司轉為在家上班、部分工作崗位凍結所致。
根據104人力銀行6月最新統計,企業徵才「歡迎新鮮人」的全職工作僅38.7萬個,較4月疫情升級前減少6萬職缺、14%。減少最多職缺行業集中在內需型住宿餐飲、零售產業及實體門市客服,減幅達20%。
104也曾於6-7月間進行「畢業生與在校生兼職意向調查」,截至7月初為止,約有3成畢業生受疫情影響,完全沒有在網路上求職。
近一步分析「未求職」考量因素,這3成未求職者,逾50%因害怕染疫、父母因疫情阻止向外求職。這段期間,大多新鮮人會探索自己適合的工作、進行各項測評或找前輩聊天。
疫情衝擊,餐飲住宿大縮減 一個月蒸發6萬職缺
文化大學勞動暨人力資源學系教授李健鴻則分析,以往畢業生找工作分為三大族群:
第一類,尋職態度積極、對自己專業與學歷有信心、多為國立大學生,有志行業別多為科技業、外商、金融業或傳產龍頭,約佔31 %;這類族群多會在5月、6月前先找到工作。
第二類,對自己專業相對沒信心、求職相對較被動,學歷相較第一類有落差,多從事休閒、餐飲等,約佔37%;在6月畢業後才開始找工作。
第三類則是畢業後也沒找工作者,為了當兵、準備升學、打工旅遊或在家幫忙等因素未向外求職,逾30%。
今年3-5月金融、外商等行業釋出職缺多,第一類畢業生多已找到工作;然而,第二類求職者卻遇到疫情。
李健鴻分析,以往大專畢業生約有75%進入服務業;其中,內需服務業等運輸、物流、餐飲、住宿及零售業等,往年提供應屆畢業生約3分之1職缺,恰是今年疫情衝擊最大產業。
即使目前疫情趨緩、部分職缺逐漸釋出,第二類工作者還要面臨部分還沒找到工作的第一類求職者競爭,也讓部分第二類求職者躊躇不前。
怯志工作者後遺症:恐淪長期失業者
「今年第二類應屆畢業生,有部分成為怯志工作者」,畢業後未就業時間延長,有可能成為長期失業者,未來要重返勞動力市場、有穩定工作難度就會提高。
據主計總處以往統計,怯志者有意願再回到就業市場的比例非常低,15-64歲非勞動力中,只有不到4 %有再就業意願。
為緩解青年受疫情影響就業,行政院長蘇貞昌昨(12)日在行政院會聽取「應屆畢業青年就業促進方案」報告,拍板應屆畢業青年尋職津貼計畫,協助青年在積極尋職的過程中減輕經濟壓力,每月提供1萬元、最多3個月,最高3萬元尋職津貼等6項措施。此外,也推動就業獎勵計劃,鼓勵應屆青年9月底就業,穩定就業3個月以上,就可獲得就業獎勵4萬元。
多項計畫鼓勵青年穩定就業,就為解決青年落入長期失業的負循環。
半導體、金融人才需求仍熱 人力銀行:不建議從事行政與總務助理
據104人力銀行調查,2021年第二季半導體產業前十大職缺就有8名是工程師,每月缺額達9371名工程師、占前十大職缺71%。
翁維薇表示,據104銀行資料來看,去年金融業、電子資訊、軟體及半導體類受疫情影響小,職缺持續成長,今年5月疫情爆發,職缺仍不減反增。
反觀想工作、卻找不到工作的職業類別,以廣告行銷、傳播經紀業職位排名第一。翁維薇分析,這類型職業新人需要有前輩帶、工作性質使公司不會積極聘僱,不少職位都暫時凍結;光是5月就較4月減少9.6%職缺。
第二為,行政與總務助理,這類工作職缺平時職缺就少,求職難度本來就較高。第三,受疫情衝擊最嚴重的門市餐飲業,減少20.5%職缺。
翁維薇建議新鮮人,整體還是半導體與電子資訊業人才較熱,可透過線上自學增強技能、或多學習寫程式考看證照,都有助於新鮮人找到非本科系工作進入產業;她更建議,踏入職場盡量找有專業技能的工作,千萬不要找行政、總務等工作,維持自身長期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