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奧運競技場上,一樁一樁的精采故事正在上演,頒獎台上固然有著金銀銅牌之分,但每位運動員背後蘊含的正能量總是同樣純粹;無論如何,10年磨一劍啊!
每年此時,是《今周刊》例行製作「生技股一百大」的時間,負責同事初步分析市值變化後說,今年的生技股,看來也頗有沉潛之後,重新展現價值的模樣了。除了產業類股總市值在今年創了新高,更重要的是,這一次的盛況,結構似乎略有不同。
我們發現,具有真金白銀獲利能力的公司,即使和各種熱鬧炫目的當紅題材搭不上邊,但仍然可以獲得市場投注關愛眼神,對於生技股的市場熱度來說,像是基礎磐石一般的存在。再看最能點燃興奮情緒的新藥類股,專家們也不約而同地提出觀察:這一次,不再是「一家烤肉萬家香」,而多半能夠依據自身的題材或業績,各自展現該有的精采。
結構轉變的原因之一,是市場對各項新藥題材的判斷更加細緻、精準。黑木投資合夥人羅敏菁就跟我們解釋,隨著新藥公司近年來的進展,以及多年來的類股動盪「磨練」,市場已從只看新藥解盲成績,逐漸進化到觀察授權合約、評估藥證市場。
進一步看,光是一個授權金,又可分為簽約金、里程金、銷售分潤,各自也有著不同解讀意義⋯⋯。指標的多元,讓一顆顆新藥不再只是抓住投資人一時目光的空靈話題,而是能夠更合理的估算內涵。
說到抓住目光,本刊1282期「英首相強生的政治豪賭」文首一段「警語」,引起部分讀者來電詢問原由。在此「解盲」,警語是作者的刻意巧思,算是內文一節;至於作者目的,無他,為了抓住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