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嗜吃牛肉又懂料理牛肉的企業友人,過去都交待司機去市場固定的攤位買牛肉。有一回司機休假,友人親自去買牛肉,並多買一倍準備送給親戚。當牛肉攤老闆夫婦幫忙把20斤的牛肉拎到車上時,老闆娘看到友人開的車子,便低聲跟老闆說:「嘩!賣牛肉麵也能開賓士耶!」老闆糾正說:「這是勞斯萊斯,比賓士高了好幾個等級啊!」
心理學的「錨定效應」(Anchoring Effect),是指人們在進行決策時,會過度倚賴先前所獲取的片斷資訊(稱為錨點),即使這個資訊與現在的決策無關;這屬於一種認知偏差。
以前述例子來看,企業友人以為自己懂得吃牛肉、料理牛肉,所以也懂得買牛肉的流程等細節;老闆娘則以過去的經驗,認為只有賣牛肉麵的才會一次買上20斤牛肉;而車頭有標誌的高級車就一定是賓士。
台灣自5月中疫情爆發以來,疫苗採購成為各方關注焦點。台灣疫苗採購確實一波三折,除了外部因素外,「買」的人夠不夠專業也值得重視。
採購決策中,可分為發起者、影響者、決定者、購買者、使用者等不同角色;家庭日常消費品的採購相對單純,但是組織購買行為,牽涉的層次與要考慮的面向則複雜許多,每個環節各有其專業,很難由單一部門從頭到尾包辦完成。
醫師看病開藥單,多數病人不會質疑其專業,但是醫師開的藥單中,沒有一顆藥是他親自採購的。藥品的採購行規中,都是藥商業務捧著樣品,趁醫師看診空檔,搶進診間向醫師說明藥效、性價比等優點,希望醫師在藥品採購會議上能美言幾句。
醫療體系的經驗法則,不易掌握商業採購的眉角。防疫指揮中心團隊在醫護專業上的表現可圈可點,但是採購疫苗的事,交由專業的民間來做會更有效率。周日晚間傳來好消息,台積電和鴻海/永齡採購的BNT疫苗已完成簽約程序;這也再次凸顯術業有專攻,尊重專業的重要性。
組織在制定策略前,領導階層需要廣納眾議,盡可能完善決策品質;一旦定調,其他不同的意見就要擱置一旁,以執行策略目標為核心。但是在快速變動的環境下,策略也需要滾動式修正,才能因應變化,達成最適結果。
「資源(疫苗)有限、慾望(等待施打者)無窮」,至今疫苗施打對象的分類標準與排序的妥適性,仍令很多人質疑;再者,病毒變異快速,國外已驗證第一劑打AZ、第二劑打莫德納的防護力更佳。真實世界裡,不可能存在《經濟學》中「假設其他條件不變」的狀況,因此在執行策略的過程中,務必要謹守P-D-C-A(計畫、執行、檢視、行動)原則,時時納入新的變數,修正執行方式,才不致模糊了策略的本意。
對政府採購流程略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在這個機制下,不可能買到便宜又好的東西;提計畫、編預算、進行招標、撥款、消化預算...這個時程短則一年半載,長則改朝換代,甚至胎死腹中;若有幸順利結案,也可能與當初設定的計畫目標離得很遠了。
政府不少法令的設計本意在防弊而非興利,不相信經手的人,讓想做事的人綁手綁腳,窒礙難行。就像買疫苗,不能買貴,買不到又要被罵。先前預購的國產疫苗(約810元/劑)比AZ貴就被拿來檢討;兩種疫苗的組成結構不同,就像拿賓士和勞斯萊斯做比較。錨定效應產生的認知偏差,不同項目的比較是沒有意義的。現在BNT簽約了(約30美元/劑),希望不會再有人拿疫苗價格做文章了。
看人挑水腰不疼,出一張嘴很容易,但有建設性的批評,才能讓制度運作得更完善。不考慮時間成本、機會成本等情境因素,只會蠻橫地恣意攻訐,是非常糟糕的行為,長此以往,也會逐漸失去理性分析事務的能力。
宋朝蘇軾和佛印閒聊,蘇軾問佛印眼中的自己像什麼?佛印說:我看你像尊佛。蘇軾大喜而忘形,回說:我看你像坨屎。事後蘇小妹對哥哥說,佛印心中有佛,眼中皆佛;你心中有屎,萬物皆屎。
一些人以反射性地情緒進行無謂的攻擊,我們的敵人是病毒,不是辛苦開發疫苗的人。病毒持續變異下,未來的疫苗市場值得期待;眼前來不及供應,緊急向外採購以解燃眉之急,未來更應加強疫苗研發和製造能量,就像半導體產業的發展路徑。疫苗產業發展得好,可望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投入,快速開發各類型的疫苗,打造另一座護國群山。
三級警戒再度延長,所幸疫情有趨緩現象,企業採購疫苗也有進展。縱使對現況還不滿意,我們仍要靜下心來,以長線角度思考對自己、對企業、對社會最有利的方向。更不能忘了向辛勞的醫護團隊致上最高敬意。
作者簡介_郭智輝博士
崇越集團董事長、中華企業經理協進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