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合理、精準使用農藥,確保食品安全並降低出口風險,農委會希望立法在農民與農藥商之間,建立「植物醫師」把關,制度試行三年來,成效也頗受農民肯定。
我的柳橙樹,葉子都枯萎,果實也被蟲蛀,怎麼會這樣?」雲林斗六田間,一名果農焦急地詢問。一旁身穿印有「實習植物醫師」字樣黃背心的男子,不慌不忙用放大鏡觀察果樹,發現樹葉缺乏微量元素鋅,新梢嫩葉處也遭柑橘木蝨危害,當場寫了張紙條,要果農依處方籤購買指定農藥噴灑;為求謹慎,他還採集樹葉樣本,準備回實驗室確認是否有更棘手的「黃龍病」。
一個上午,背著輕便裝備的台大植物教學醫院雲林分院「實習植物醫師」李宗翰,就跑遍了斗南、斗六、西螺三個農業重鎮,替種植不同作物的農民,解決疑難雜症。
李宗翰任職的單位雖是「教學醫院」,但整所醫院只有他一名醫師。台大植醫二○一八年起與雲林縣二十個鄉鎮農會合作,設置植物醫學諮詢診斷窗口,只要作物生病,農民就可透過窗口掛號,預約李宗翰到田間看診,兩年多來,他「治療」過的農地面積約三百公頃,分屬近六百位農民。
農委會13年前就想立法
農藥商、醫界有意見
植物醫師的工作,除了診斷治療農作物所受病蟲害,也包括防止農藥不當使用。農委會防檢局副局長鄒慧娟指出,長期以來,農民都是直接找農藥商購買農藥使用,但農藥類似人類藥物,如果不妥善使用,小則使農產品無法通過檢驗,嚴重可能對農地產生永久傷害,危害食用農產品的民眾健康,因此農委會一直希望農民用藥前,能先諮詢專業醫師意見,再依處方購買藥物。
儘管農委會期盼建立制度,但在台灣,植物醫師仍是門極罕見的行業,包括李宗翰在內,目前全國僅二十八人,其中大多數是各縣市政府的聘僱人員;國內也只有台大、中興、嘉義大學和屏科大四所大學有專業植醫培訓學程,像李宗翰這樣受過六年訓練的專業人士,依舊只能稱作「實習醫師」,原因就在於「植物醫師」多年來一直缺乏法源依據。
早在二○○八年,農委會就曾針對《植物醫師法》徵詢各界意見;一六年首度公布草案版本並舉行公聽會,但因無法在所有利害關係人之間取得共識,法案始終未能經行政院送立法院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