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水資源危機》半世紀最慘旱災 凸顯扭曲用水結構 揭開台灣留不住水真相 水利署怎麼救?

水資源危機》半世紀最慘旱災 凸顯扭曲用水結構 揭開台灣留不住水真相 水利署怎麼救?
農業用水占台灣整體用水量的7 成,農業也被視為用水大戶,一 遇缺水便成為眾矢之的。然而 農業用水漏流掉的水量,也大比 例成為「補注地下水」的重要來 源。如何重新思考農業用水利 弊,是台灣重要課題。

陳亭均

政治社會

攝影/吳東岳

1278期

2021-06-16 13:46

「這是五十六年大旱。」台灣水資源與農業研究院院長虞國興憂心忡忡地說,連續半個多世紀,颱風年年造訪台灣,但它只是一年不來,旱魃為虐,水情立刻窘迫起來。

六月,台灣才終於盼來下雨聲,迎接到彩雲颱風與梅雨鋒面,水庫復活解了渴,紛紛回血恢復蓄水量。

 

但看在水利老將虞國興眼裡,一則以喜,一則以憂,「水情有解決,大家恐怕又會忘記旱災。」全球氣候快速變遷,未來缺水恐怕是新常態,「梅雨一定到?颱風一定到?當它們不來時,我們準備足夠了嗎?」電話那頭,他語氣重了些,「台灣留不住水。」

 

台灣平均年雨量九一七億噸,地處亞熱帶,水資源理當豐沛,但扣掉蒸發,「坡陡流急」讓多數雨水隨河快速入海,一去不回頭。在台灣,年雨量直接利用率僅十二.四%,約一一四億噸。

 

同時,豐枯季雨量差異大,也讓台灣吃足苦頭。北部枯水期、豐水期的降雨量占比是四比六;到了中部,就變成三比七;南部更達一比九。「但這些都不應該被當成藉口。」水利署署長賴建信說,「這就是我們的環境,必須要想該怎麼解決。」

 

水情吃緊加蓋水庫?

蓋與不蓋都有利弊建設須從長計議

 

然而,難就難在要如何規畫解決之道。虞國興與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系特聘教授兼副校長吳瑞賢認為,「興建水庫」仍是面臨氣候變遷、拉長枯水期的長遠之計。「做一座水庫二十年,要不要做?當然要做,不然未來怎麼辦?」吳瑞賢說。虞國興則端出日本數據,「自一九九三年到現在,日本完工的蓄水設施,包括大型水庫,共有四三二座,增加的蓄水容量高達六十二億噸。」

 

「台灣水資源供需,長期處在『完美平衡』。」虞國興說,供需平衡在風調雨順時沒問題,但面對風險卻顯得脆弱,「說台灣缺水,事實上是留不住水。一旦降雨不足,水資源就會嚴重不夠。」

 

舉例來說,高雄一天用水量一五○萬噸,豐水期時,一天供應量可達一七○萬噸,還可支用台南地區用水;但到了枯水期,如今年二月,就只剩下一四五萬噸。「北部、中部有大型水庫,南部自從美濃水庫擱置後,現在缺少大型水庫。」吳瑞賢說。當時美濃水庫規畫一天供水量是一八八萬噸。

 

美濃水庫停擺,經濟部規畫在新北雙溪、苗栗天花湖與台南南化興建的三座新水庫也「沒有時間表」,民意、生態、壩體安全與蓄水建設的矛盾,依然讓水庫難產。

 

過去吳瑞賢曾力推「高台水庫」,計畫壩址位於大漢溪上游的玉峰溪,可與石門水庫交互運作,讓石門水庫能有效排空清淤,延長壽命。但水庫興建不但會淹沒上游的秀巒、下田埔部落,水庫下游行水區的居民還得搬遷,就連名聞遐邇的司馬庫斯部落也會受到牽連。

 

吳瑞賢清楚,這個計畫大概很難東山再起。所以,興建水庫不能只是種簡單粗暴的選項,它更是一樁需要細膩溝通、完整配套的數十年建設方案。

 

談到水庫議題,賴建信想起過去參與興建湖山水庫的經驗,台灣大陸工程與日商華大成營造合作蓋湖山水庫,「我跟日本工程師談到水庫,他們對水庫的定義是『需要長時間溝通』的建設,完工時間會拉很長。並不是過去想像中人定勝天的那種大建設。」

 

水庫計畫要從長計議,蓋與不蓋都有利弊,如同前行政院政務委員兼工程會主委、現任中郵董座吳宏謀說:「工程做久了,河川被攔了一截,魚類確實無法溯流而上,生態也的確會被破壞。我們有時是一廂情願的,但蓋水庫永遠沒有標準答案。一定要溝通,要先講道理,才會找到公約數。」

 

地下水

 

超抽地下水埋隱憂?

水利署射開源兩箭多管齊下找解方

 

然而,水庫問題難解,台灣蓄水設施不夠也是事實。脆弱的供需「完美平衡」,讓台灣缺少「備援」用的備用水源,虞國興提到:「日本大東京地區,一天用水量是四二三萬噸,供水量可達六八○萬噸,所以每天備用水源高達二五七萬噸,是總蓄水量五○%以上。」

 

問題是環環相扣的,在虞國興眼中,缺水時,水庫水不夠、河川逕流沒水,加上過去產業發展,造成了台灣長期以來「扭曲的用水結構」。從二○○九年到一八年,台灣年用水量約一七○億噸,水源來自水庫約占二三%,來自河川約占四四%,剩下的三三%,「一旦降雨不如預期,就只能抽地下水。」

 

從一九八三年開始,台灣抽取地下水的量就超過地下水的天然補注量,虞國興說:「到了二○年,概略估算共抽了二○五○億噸地下水,如果台灣土地是一座大游泳池,這座泳池水深可達五.七公尺,是很可觀的水量。」地下水平均每年超抽十一.六億噸,等於抽了整整三.五座的翡翠水庫用水。

 

無論如何,「留不住水」、「地下水超抽」這些水資源結構問題都必須克服,如何從開源、節流、調度、備援面找出方法是水利署重要的任務。就像賴建信說的,台灣的環境「不是藉口」,必須找到解方。

 

大興土木建水庫是條漫漫長路,比起大炮巨艦主義,水利署嘗試用遍地開花式的「多元水資源開發方案」,緩解未來可能常態化的旱象。

 

「過去,備援概念在台灣很少被提出來,但我們確實應該以備援系統因應氣候變遷。」在開源上,水利署第一箭是恢復水庫原有庫容量。首先是水庫清淤,「一六年之前,每年清淤不到五百萬立方公尺。」但從一六年到二○年,已經加大力道至八九五萬立方公尺,去年清出一四四○萬立方公尺,「今年至今已清出一千萬立方公尺,設定目標是一八○○萬立方公尺。」賴建信說:「這就像做家事,兩、三天不倒垃圾,就會很有感覺。這是保健工作,不清,淤積就會一直侵蝕有限的水資源。」

 

同時,水利署也持續辦理水庫「防淤隧道工程」,台灣降雨型態常出現短延時強降雨,短時間大雨量會造成水庫水體混濁,「防淤隧道」可望提升颱洪期間水庫的防淤能力,延長水庫壽命。

 

水利署也積極推動離槽水庫加高工程,台南曾文水庫壩心體加高三公尺,增加了五五○○萬噸蓄水容量,相當於一座湖山水庫。「我與美國治水單位交往數十年,負責美國西岸的墾務局也在進行離槽式水庫加高。」賴建信說:「不蓋水庫,大家也是要用水。」

 

除了水庫,賴建信也積極尋求多元水源開發因應水資源難題,射出「開源」第二支箭,人工湖、伏流水、海淡水、再生水多管齊下。鳥嘴潭人工湖第一階段供水將在今年十二月完成;高屏溪大樹與溪埔伏流水、雲林濁水溪、苗栗通霄溪伏流水等將陸續完工,預計二五年,每日將可提供一五八萬噸水量。「科學園區從去年開始都在開鑿備援水井,新竹十七口備援水井於去年九月產生了效果,一天能提供三萬噸水量,一個月就有九十萬噸,如果沒啟用備援設施,缺水現狀可能會更糟糕。」

 

1955 年至 2025 年東京日需水量與日供應量走勢

 

水庫連成珍珠串

建立調度系統串聯西部水庫解旱象

 

水利署第三支箭,是建立台灣水資源「調度」系統,定名「珍珠串計畫」。台灣降雨時空差異極大,「我們預計把西部走廊重要水庫連結起來,就不會因降雨不平均產生衝擊。」北部翡翠水庫支援板新地區用水;桃園石門水庫支援新竹;雲林湖山水庫支援嘉義;台南南化水庫與高雄高屏堰水源聯合運用。

 

賴建信說:「高雄沒有水庫,台南有曾文水庫、南化水庫,做曾文、南化聯通管,南化現在可以通到高雄。南化接下來,再往北串聯曾文水庫,就能把全國最大的水庫與高屏溪串聯起來。」其他如鯉魚潭北送苗栗幹管、大安大甲溪聯通管等全台十七條備援調度管線完成後,水庫成為珍珠串,可互相支援,豐枯水期的水資源使用可望更有效率。

 

此外,水利署還有第四支箭,台灣自來水漏水率向來居高不下,直到一六年,漏水率都還有十六%,去年已降至十三.五%。每減少一%漏水率,可減少每日八.二萬噸漏水量,「節流」、「開源」同時並進。

 

「水資源建設是一步一腳印。」賴建信說,「目前全國一天供應的自來水量達一一六八萬噸,我有信心,在二五年備援水量可從二二一萬噸提升到五八三萬噸。」另外,賴建信也爭取接下來的十年預算,將投入一千六百億元進行水資源建設,預計三一年每年可增加十億噸水量,等於增加全台三個月用水量。

 

氣候變遷造成的缺水新常態,將成為挑戰台灣水資源結構的旱魃,無論是興建水庫的爭議、打造遍地開花的「水環境」,或是從開源、節流、調度到備援,台灣都沒有「不做」的選擇。

 

虞國興今年六十六歲,回想兒時在四合院生活的情景,「院裡住了五、六十戶人家,外頭只有兩座水井,我們到外面玩,隨便壓兩下,水就從水井中跑出來。」想起那個「水鄉」般的古早台灣,說話冷靜的他又不禁感慨,「無論如何都要想盡辦法,把水留住!」

 

缺水

面對氣候變遷,旱災、缺水、水庫乾涸的慘狀恐將成為未來常態。(攝影/劉咸昌)

延伸閱讀
解水庫的渴!梅雨發威...中部這水庫喝最多 水利署:下週可望恢復供水
解水庫的渴!梅雨發威...中部這水庫喝最多 水利署:下週可望恢復供水

2021-06-02

大雷雨狂炸水庫 最大贏家是「它」! 專家:今再防一波午後暴雨
大雷雨狂炸水庫 最大贏家是「它」! 專家:今再防一波午後暴雨

2021-05-25

石門水庫蓄水量跌破1成 北水局:昨日雷雨9成下在平地
石門水庫蓄水量跌破1成 北水局:昨日雷雨9成下在平地

2021-05-22

高溫30℃連飆7天 翡翠水庫蓄水量跌破70%! 「大範圍降雨」時間曝光
高溫30℃連飆7天 翡翠水庫蓄水量跌破70%! 「大範圍降雨」時間曝光

2021-05-10

台北不是永遠不缺水!翡翠水庫蓄水跌破7成  梅雨季若變「沒雨季」也難撐下去
台北不是永遠不缺水!翡翠水庫蓄水跌破7成 梅雨季若變「沒雨季」也難撐下去

2021-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