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安私菸案一審判決結果,引起一片譁然,司法機關若能盱衡事情之源起及惡性,並考慮公益及制度被破壞及其傷害之程度深淺,將能做出更有歷史眼光及價值的判定。
兩年前發生的國安私菸案已悄悄判決,在大家為了疫苗問題炒翻天的時刻,沒有吸引太多媒體目光,但被認為只是跑腿性質的團購負責人被判刑十年以上,連被指派任務而無法拒絕的駕駛都判刑五、六年以上,也難怪還是引起一陣譁然。
對於長期存於公務機關、偶然被揭發的陋習,常被認為是「歷史共業」。而會被稱為「歷史共業」的行為至少有幾個共通點:一、該行為存在甚久而習以為常,二、參與行為的人員眾多,三、行為人對該行為的違法認知薄弱,四、所得利益一般均不大。
並不是所有公務機關長期存在的陋習,都會被認為是「歷史共業」,例如以前在稅捐機關及建築管理機關長期存在的紅包制度,一般民眾還是會認為是貪汙。
而這二者之間最大的差別在於,行為人對於其所作所為之違法性認知強弱不同。以稅捐及建管單位收紅包而言,送及收紅包的人均有強烈之違法認知,所以均以極祕密方式為之,絕對不敢張揚。
獲利少造成違法認知薄弱
但之前爆發的「歷史共業」事件,如較為人所知的學術研究費用及行政首長機要費用,以不實發票報銷之案件,不只參與者眾多,而且相關報銷手法及經驗還代代相傳、毫不掩飾。如果行為人有強烈的違法認知,應不致於有幾近公開的經驗傳承。
以國安私菸案而言,團購登記購買香菸時,甚至還在同事及親友群組上公開招募,若參與者有違法認知,絕不敢如此公開;被判刑五、六年的駕駛,若認知這趟任務載的是毒品或其他違禁品,大概也不敢將車子開出門。就因為這些駕駛的認知上,那只是例行性出勤,所以沒有任何猶豫,結果誰輪到任務,就是誰倒楣。
造成違法認知薄弱的原因,除了是長久慣行、參與者眾多(看到大家都在做),還有一個現象就是違法所得通常不高。以私菸案而言,利用總統出訪專機購買私菸,每位購買者所減省的稅金獲利就是數百元、數千元,最多數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