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裡撈上來的、廁所裡發現的、陋巷公寓裡無聲無息的....遺體,全部成為官員嘴裡一個號碼、案例。
當他堅持每天用「公務常態」的語調報告,每天把它正常化,久而久之,他就讓大眾習慣而接受,麻痹掉心裡的刺痛和驚駭。
同時,對每一個孤獨猝死的「案例」,都要透露一些前置「形容詞」:猝死「案例」有多種慢性病,猝死「案例」肥胖,猝死「案例」喝酒...暗示的意思就是:他本來就該死,不要只怪新冠病毒。
這三週來讓我寢食難安的,倒不是很多專家學者和認真的記者所分析的根本決策錯誤,而是這個政府對同胞死亡的態度。
那種掌權的強硬傲慢,那種慣性的居高臨下,那種認為所謂「國家戰略」高於「庶民生命」的理所當然的霸道,令人駭異;這權力的傲慢、聲調的居高臨下、以生命為政治代價的權術,我們並非不曾見識過,但絕對不是在一個民主政府。
台灣人民的公民素養是非常高的,這絕對不是台灣人對民主政府的期待。
為那死得不知所以的同胞,為那被剝奪了死別最後一個溫暖擁抱的家人,我心沈痛。
正如中研院院士陳培哲接受媒體採訪時所述,「如果篩檢出新冠肺炎的高齡患者、糖尿病、腎臟病等慢性病者,立刻打新冠單株抗體,可以減少5到6成死亡率.....那些生命是可以挽救的。」
「如今台灣疫苗要靠人家施捨,美國過剩的施捨你一點,日本不要的施捨你一點,再把台灣半生不熟的拿出來,這樣對得起台灣人民嗎?這不只傷害人民的健康也傷害了人民的尊嚴。」
最近跟歐洲的兩個兒子視訊通話,內容有點超現實。
我說,街有猝死者,他們說,嗯,這是我們去年二月的狀況...
我說,老人院爆發感染,他們說,嗯,這是我們去年三月的情況.....
我說,「政府領導與藥廠有圖利勾結」的說法甚囂塵上,他們說,嗯,我們這裡去年中也有同樣的說法....
我說,政府之混亂、無能、欺騙、冷酷,令人憤怒,他們說,嗯,你記得英國首相怎麼說的嗎?「我寧可屍體堆積如山也不能封城....」
我說,社會分裂,各說各話,他們說,對啊,我們這裡一年半來都是這樣,而且每個人都說得頭頭是道。我們的耳朵已經滿出油了....
我說,每天都很悲痛、憤怒,又覺得無能為力,非常挫折....
他們說,你這樣多久了?
我說,一個月。
他們說,我們在封鎖中悲痛、憤怒、無能為力的狀態下活了整整一年半,所以可以告訴你:不必這樣。該怎麼活就怎麼活。該運動就運動,該讀書就讀書,該走路就走路,該吃飯就吃飯,該種花就種花,該開心就開心。生活是自己的堡壘......
我就走到園裡去看親手種下的絲瓜,剛剛開了花。
作者簡介_龍應台
作家。首任台北市文化局長、首任文化部長。2014年12月辭官。2015年香港大學禮聘為「孔梁巧玲傑出人文學者」。2017年移居台灣屏東潮州鎮,開始鄉居生活,行走於鳳梨田、香蕉園、大山大海之間,與果農、漁民、獵人、原住民為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