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中心將篩檢視為對抗疫情的主要武器,最精準的PCR檢測就是不可或缺的彈藥。
能否提升檢測量能,讓高風險社區同步執行快篩與PCR,並縮短等待時間,是抗疫成敗關鍵。
整合區域內的防疫能量⋯⋯,鞏固國家重要產業的安全防線。」六月五日,總統蔡英文針對近日竹竹苗科技重鎮疫情發表談話,表態「力守護國群山」。情狀火急,隔天竹科竹南園區篩檢站啟用,而連同此前已完成的竹科篩檢站,都採取一個看似速度至上的作法:先做快篩,「快篩為陰性者,即可返家自主健康管理;快篩陽性,才進行PCR(核酸檢測)採檢」。
然而,如果對比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所頒布各項關於篩檢的指引建議,這套用來「鞏固國家重要產業防線」的戰術,某種程度,竟然像是「退而求其次」的選擇。
一切,得從指揮中心決定發動「關鍵篩檢戰」,全面狙殺新冠病毒談起。
「光靠社區管制往下壓,社會代價非常大。」六月七日,行政院宣布全國三級警戒再次延長兩周,衛福部長陳時中回應是否考慮進一步升級警戒時解釋,管制太嚴格將造成防疫疲勞,現階段工作重點是「透過篩檢找出病人」,提高居家隔離效果。
資源寶貴》
快篩陽性再PCR 次要選擇
「確診病例一直降不下來的原因,是我們(找病人的)速度追不上病毒(擴散),所以篩檢的速度一定要更快、範圍要比過去更大。」衛生署前副署長、陽明交通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兼任教授張鴻仁基本贊同當前的防疫戰略,但呼籲指揮中心加大篩檢量能,才能確實圍堵病毒。
「發現確診病患的『timing』(時間點)很重要,能提早一天找到、並將他隔離檢疫,這位病患就少了一天傳染給別人的機會。」台灣大學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林先和解釋,圍堵病毒不僅要徹底確實,及早發現也同樣重要。在當前疫情下,篩檢之戰,已是專家眼裡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