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00881 00878 00900

台灣疫情啟示錄

台灣疫情啟示錄

2021-06-09 10:42

病毒不會挑貴賤,但人心會挑貴賤。
疫苗供應有限下,施打順序是關鍵,科學園區的外勞該不該優先施打?

延續上期專欄「防疫、疫苗不能一鍋煮」,以下試著提供一個對於疫情的思惟及決策的框架,希望對當下的邏輯混淆、政治話術主導的環境有所平衡。

 

在全球一.七三億人確診、三百七十餘萬人死亡的過程中,台灣社會享受了十八個月的世外桃源生活。然後在二○二一年五月初到六月初,台灣遭受了一個月的驚惶期。至今為止,台灣的確診率還是僅僅為全球平均的五十分之一以下。

 

對於這場疫情的思惟決策框架,有三個要素。首先得概念分層,再來得實務分類,然後還得區分價值觀及科學。事實上,這三個框架要素,適用於所有重大事件,此文只不過是將其應用到當下的疫情事件罷了。台灣接下來還會面對許多大型的挑戰,此框架一體適用。

 

概念層次可濃縮為一句話:防疫不等於止疫。止疫是終極目標,但「止疫」=防疫+疫苗+治療+實施效率。四個層次都須檢討、都須批評監督,但絕不可一鍋煮。層次混淆的後果就是各種話術被導入,致使決策不明、資源浪費、被惡意方見縫插針。

 

防疫初期,台灣做得「難波萬」,毫無疑義。輕忽了病毒變異速度及強度,導致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也是事實。

 

疫苗的取得問題,必須區分「事後諸葛亮」和「事前諸葛亮」。真正該痛罵的現象是:為什麼在台灣的政治體制下,那一%的「事前諸葛亮」的聲音在十八個月的桃花源期間被壓下?事後的大聲檢討絕對是必要的,但扮演諸葛亮卻是絕對不必要的。大家都該自問:桃花源十八個月當中你幹嘛去了?

 

實務上,疫苗會分批出現,但不會一次出現五千萬劑。供應有限下,施打順序是關鍵。病毒傳播不只是鏈條,而是網狀的,因此不能只有鏈條思惟,而必須用網狀思惟。網絡的要害是節點(nodes),應用在疫情上就是:一、陌生人接觸頻率;二、流動頻率。

延伸閱讀

防疫、疫苗不能一鍋煮

2021-05-26

加速語言國力,否則台灣⋯⋯

2021-05-12

一封給宮廟主事方的公開信

2021-04-28

對台統戰由統獨轉向反美

2021-04-14

美中經濟纏鬥 企業避險與備險

2021-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