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鎖藥危機,這是一場沒有硝煙味的寧靜戰爭,爭奪的,是被美國總統拜登視為4大戰略物資之1、與半導體晶片同等地位的「藥品」。在這場無聲的戰役中,發動攻勢的,是以「大中華區」為名、在全球攻城掠地的中國藥廠;而守方,則是近年與國際新藥大廠談判代理與銷售權時,屢屢碰壁的台灣業者。在「BNT疫苗破局」事件沸沸揚揚之後,面對中國下一波可能的「鎖藥危機」,台灣政府與產業又將如何應對?
「他們,大概從4、5年前開始,就都是用『大中華區』的名義在談(授權)。」談及中國近年在亞太新藥市場暴增的「存在感」,某大藥商資深副總語氣中透露一絲苦澀。
以前,台灣藥品市場不是原藥廠直接在台設分公司銷售,就是台灣代理商拿授權;近年來,新興崛起的中國藥廠卻以制霸姿態和原藥廠談,一談就是「大中華區」代理權,台灣也包含在內。
春江水暖鴨先知,台灣第一線和原廠談授權的業務,最先感受市場風向的轉變。
第一線業務的無奈
銷售權不是被搶走 就是接觸沒下文
「我們,不得其門而入……。」國內一家指標藥廠的資深業務主管致遠(化名),一邊重重嘆了口氣,一邊敲著鍵盤打出一顆顆新藥名,「這個,是高劑量魚油,用來治療高血脂症,當時我們有去簽(銷售權),但最終,還是被『他們』搶走。」「這個,是(新型)抗生素,今年1月,『他們』透過香港分公司來申請藥證,我們也嘗試接觸,但,沒有下文……。」
致遠繼續敲著鍵盤,「還有,這款感染科用藥,『他們』也沒有繼續跟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