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臺灣已有破萬人確診,累計至今已有308人因染疫死亡。
其中,全台各地傳出多起染疫後家中暴斃案例,8日連環爆出5起恐怖死亡事件,包括:
1. 最年輕的30多歲女子
2. 北投水流男屍
3. 桃園男子
4. 資深記者易小文
5. 壹電視攝影師
這些人相繼確診逝世,不僅檢警、家屬、殯葬人員暴露在高風險......這些死亡後才確診COVID-19 病例,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死後確診的發生率
這個早在去年,美國紐約市就有發現,在COVID-19 全球大流行之前,一天在家死亡人數只約80人,但在全球大流行下,每天在紐約市有近200人死亡、故死後確診COVID-19的人數也增加了。
為了確保搬屍人員的安全,所有猝死在家、在公司、在任何地方,都會做COVID-19 「死後採檢」。
在英國也是一樣,猝死在任何地方的死亡率,在COVID-19 大規模流行時,增加了39%-104%。
英國為此做了研究: 這些在家或在公司的猝死者,有33%是死後才確診的!這些人的平均年齡是65歲。最年輕才28歲,最老的是96歲!2/3都是男性居多。
這些人死亡後,平均在死後第9天,才去做鼻咽的刷檢,也有病人已經死亡後29天後的屍體,去做鼻咽的刷檢,也呈現陽性反應。因此研究人員,認為,即使不明原因死亡後一個月,仍然需要做COVID-19 「死後採檢,屍體檢驗」。
確診者的直接死因
在國際期刊《Nature》(自然),今年二月也分享了這些COVID-19 確診者死後的解剖,研究人員確定了導致他們直接死亡原因:
1. COVID-19 感染,是最常見(38.5%)的死因。這容易導致患者瀰漫性肺泡損傷,引起呼吸衰竭而直接死亡。
2.其次是化膿性肺炎(23.1%)。敗血性休克和多重器官衰竭,是化膿性肺部感染最常見的直接死亡原因。
3.其他的直接死因,例如肺出血(7.7%)、血栓(7.7%)。
德國研究人員發現,大多數死者的死因與 COVID-19 直接相關,絕大多數患者存在多種慢性病,例如高血壓、缺血性心臟病和肥胖症。但是,經過死後解剖發現:很多猝死,不是因為死者之前健康狀態或有慢性病狀況引起猝死,反而就是由於COVID-19 直接引起缺氧,而快速死亡的。
作者簡介_黃軒醫師
醫學博士。榮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第12屆(2012)大學傑出校友。 是一名重症醫療專業醫師,是一名古文詩賦愛好者,是一名專欄作家。 著有《肺癌診治照護指南》、《生命在呼吸之間:胸腔科病房的真情故事》、《因為愛,讓他好好走》、《還有心跳怎會死?:重症醫師揭開死前N種徵兆》。經營粉絲專頁「黃軒醫師博士 Dr Hean Ooi MD MM PhD」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