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這一段時間,除了每天關心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之外,眾人最矚目的話題,莫過於「疫苗」。
疫情爆發前,AZ疫苗乏人問津,4月接種人次3.9萬人,5月初,指揮中心還為去化月底即將到期的16萬劑,大力宣導疫苗的安全與好處。沒想到,疫情來了,一切都不一樣。
疫苗變成稀有物,大家情緒隨之沸騰,從困惑,為什麼疫苗還不來,到質疑,當時為什麼買這麼少,到指控,為了護航國產疫苗刻意不買,不管政治藍綠、醫界、公衛,大家都有話要說。
疫苗開發過程、緊急授權使用的專業複雜,要解釋清楚,都不是三言兩語,更讓各擁立場者容易添薪加柴,釀成現在訊息量爆表的「疫苗之亂」。
《今周刊 》精選10個火線問題,綜合採訪資料解答,希望在疫情失控的焦慮時刻,用證據找到理性的聲音。
若通過食藥署EUA,高端、聯亞能各供應出政府購買的500萬劑?
在疫情居高不下,急需疫苗解危時,時間就是關鍵。政府期待國產疫苗在7月加入供貨行列,能否在第一時間就能達到政府預先採購的1千萬劑?恐怕沒那麼樂觀。
未通過EUA之前,高端、聯亞生技都為了2期試驗早已小量生產中,陸續入庫。聯亞生技今年產能有一億劑,聯亞生技董事長特助彭文君說:「只要通過,立刻就能出500萬劑。」
至於高端疫苗產能小很多,目前產能100萬劑,估計年底拉高到1千萬劑。「給政府的500萬劑,一開始約是百萬劑,其他要分4到5個月提供完畢。」高端執行副總李思賢說。
高端、聯亞有規畫進行第3期臨床試驗嗎?
彭文君提到,一旦台灣2期臨床試驗解盲後,接著第3季將在印度和巴西展開2期試驗,力拚年底完成3期期中解盲。
「巴西是布局中南美洲重要戰略考量。」彭文君說,預計巴西收4千到5千人,印度臨床收1萬多人。「在台灣,一個人臨床成本5千美元,國外約2萬美元。」85億元台幣的臨床成本實在不小。「我們產能大,一開始就決定走國外,若證明有效,就會被疫苗護照承認。」聯亞生技更規畫明年產能擴增到五億劑,目的就是拚海外市場。
高端正跟巴拉圭洽談3期臨床試驗,李思賢說:「3期臨床不是傳統分對照組跟實驗組,規模2、3萬人的作法,而是用免疫橋接,也就是把打了高端疫苗的人,跟打了如AZ疫苗的人去比對抗體濃度,這種作法只要幾千人就可。」除免疫橋接臨床,高端同步等WHO抗體保護力濃度COP標準。一位正參與3期免疫橋接臨床試驗設計的人說:「目標放在年底前做出結果來。」
高端的蛋白抗原來自美國國衛院,
跟莫德納一樣,可樂觀假設兩者保護力雷同?
高端疫苗在去年2月與美國國衛院(NIH)簽約,取得COVID-19候選疫苗的基因重組S-2P棘蛋白技術。
此技術當時除了授權給高端外,也同時技轉給莫德納,但要說這兩者是「孿生疫苗」或者「姊妹疫苗」,黑木投資合夥人羅敏菁與國衛院副研究員齊嘉鈺都不表認同。
首先,兩者雖拿到一樣的棘蛋白,但開發平台不同,羅敏菁解釋,莫德納mRNA疫苗,不用生產蛋白質,製造至少可以快上半年,而高端疫苗是蛋白質疫苗,必須添加佐劑,增加整體免疫效果,兩者完全不同。
其次,即使拿到相同的棘蛋白做抗原設計,羅敏菁解釋,那也只是一小部分相同,特別是新冠病毒棘狀蛋白質構造上的RBD(受體結合區域),裡面有1千多個胺基酸,每家公司都會去改,到最後每支疫苗的作用效果都不一樣,有的成功,有的甚至會失敗。
齊嘉鈺更打個比方,這就好像是2家餐廳都買了牛肉,但一家是紅燒,另一家是清燉,儘管原料相同,料理手法不同,最終產品也不一樣。
(圖/高端疫苗提供)
▲儘管都是取自美國國衛院的棘蛋白技術,但高端與莫德納有著截然不同的疫苗開發方式,最終做出的疫苗產品,自然有不同的效力表現。(圖/高端疫苗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