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飽受疫情所苦的以色列人民,憤怒地上街示威。
但在快速施打疫苗後,這個九百萬人口的國家,在六月一日全面解除禁令,台灣能從中得到什麼啟示?
周日上午七點半,政府機關一周的工作準備開始前,以色列衛生部國際關係司司長薩孟(Asher Salmon)準時進入視訊會議室。雖然起了個大早,但鏡頭前的他,看來神情相當愉悅,因為即將到來的這一周,對包括他在內的九百萬以色列人來說,意義非凡。
「以色列已好幾個月沒有封城,剩下的限制,絕大部分也會在周二解除,可以說,我們基本上就要回歸正常了。」薩孟向遠在台灣的《今周刊》記者解釋。
由於五月中以來,以色列每日平均新增的新冠肺炎病例都在三十人以下,以色列衛生部近期宣布,六月一日起將解除餐廳、賣場的人員容量限制、取消室內與室外集會人數上限,民眾進入特定公共場所前也不必再出示證明已接種疫苗的「綠色通行證」(Green pass),唯一的例外,是在室內仍須配戴口罩。
台灣人對這樣的管制絕不陌生,因為這幾乎就是我們在今年四月以前的生活方式。但差別是,以色列在今年一月下旬,才剛經歷了第三波疫情高峰,平均每天逾七千人確診、超過五十人死亡,考慮人口規模,以色列當時的疫情,比當前的台灣還嚴峻許多。
先部署基礎建設
追蹤紀錄換疫苗從機場可配送全國
而以色列人能在四個月內扭轉疫情發展,讓民眾回歸正常生活的關鍵,就是快速的疫苗接種計畫。
薩孟指出,以色列去年四月就開始研究以疫苗控制疫情的可行性,並陸續和不同廠商簽訂採購契約,最終在十一月與輝瑞達成協議,以提供去識別化的接種者追蹤紀錄作為交換條件,換取足量疫苗供給,於十二月開始全面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