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至23日,美國總統拜登主持了線上領導人氣候峰會,並宣布到2030年,美國將把造成氣候變遷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比2005年減少50%到52%,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峰會時重申2060年實現碳中和,與此同時總統蔡英文提出2050淨零排放目標,在中美對於氣候政策的競合下,台灣更需面對國際與在地氣候政策挑戰。
美中競爭延伸至氣候變遷
就如拜登總統重返巴黎協定所宣示「美國回來了」的象徵性行動,在前總統川普宣布美國將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後,中國急欲成為全球氣候政策的領導國,近年來中國不僅與歐盟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合作,也宣示中國將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碳達峰」(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峰值),並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在阿拉斯加峰會後,美國氣候變遷總統特使柯瑞在與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舉行閉門會議,所發表的「美中應對氣候危機聯合聲明」中指出,美中致力於相互合作並與其他國家一道解決氣候危機。在看似團結一致的表象下,氣候變遷仍是美中戰略競爭之一,其中包含人權議題、貿易局勢及台灣,就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所指:「與整體的中美關係息息相關」。
台灣的氣候挑戰
台灣一直以來都試圖以觀察員的身份參加「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但中國如極力阻擋。2018年台灣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為第25名,約佔世界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 0.8%,同時台灣缺乏長期減碳規劃,台灣經濟部預測2025年時,台灣燃煤發電量將下降至 30% 以下,而同時液化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將分別增長至 50% 和 20%。
潔淨能源的國內阻礙
台灣的能源轉型在國內遇到了些許阻礙,首先政府應提高電價以降低家庭與工業用電,但事實上台灣的電價以從2018秋季以來維持不變,其次在台灣反對核能下,更加依賴燃煤能源了,並且核能議題在台灣已是政治議題,而今年八月即將舉行全民公投以決定核四的命運,以及近期爭議極高的大潭藻礁議題。
結論
台灣的國家能源與經濟政策、國內政治與環保議題,以及中國阻擋台灣參加相關議題的論談等,都是台灣試圖減少碳排放所遇之阻礙,然而隨著美中氣候競爭的升溫,這也是台灣展露頭角的機會,雖然台灣沒有任何正式的國際義務以減少其碳排放,但參與雙邊和多邊合作以尋找解決當前氣候挑戰的方法,將會有利於台灣能源轉型以及面對氣候挑戰。
作者:I-wei Jennifer Chang
是全球台灣研究中心的研究員,在加入GTI 之前 Jennifer 為美國和平研究所(USIP)的中國專家,研究範圍涵蓋中國在印太地區、中東、非洲的衝突,並曾在華盛頓特區的印度大使館與美國國際宗教自由委員會擔任研究員。
原文:Taiwan’s Internal and External Climate Policy Challenges
By: I-wei Jennifer Chang VOL. 6, ISSUE 10 May 19,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