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如何評估防疫成效?前衛生署長涂醒哲:從疫情「校正回歸」談起

如何評估防疫成效?前衛生署長涂醒哲:從疫情「校正回歸」談起

最近台灣COVID-19本土疫情嚴重擴散,股市也因而大跌。行政院長蘇貞昌早在5/11就提醒官員及國人要收心,並宣布全台進入防疫警戒二級。其後疫情持續加劇,人心惶惶,5/19配就調整全國防疫警戒均為三級。這些警戒升級降級的決策是因應疫情(感染確診人數)的增減而定,那感染人數又是如何得到的呢?每天我們盯著銀幕,等著公佈的疫情資料能代表疫情嗎?如果資料和流行實況有漏差,政策的決定會不會受到影響呢?

 

一個人如果不幸受到感染,有人可能不會産生症狀,也可能有各式各樣輕重不一的症狀,有症狀的受感染者有的人主動/被動去接受檢驗,有的人置之不理自行解決。去看病的感染者由於各種理由,不一定向醫師誠實詳細告知其活動,有些醫師也不夠敏感,不一定在第一時間就安排檢驗,因此用實驗室診斷作為確診與否之資料當然會有低估及時間落差。

 

一旦疫情爆發,需要檢驗的個案大幅增加,此時又會產生一系列問題,如篩檢場所的配置及方便性,會影響高危險者的篩檢意願;篩檢專業人力的調配及不足會造成每天篩檢人數的量及等待的天數;檢驗人力的訓練及增加太慢,也會造成檢驗的塞車及延宕;而通報及資料確認的軟體及行政流程的效率,也會造成資料通報上的塞車。這些都和疫情資料的公佈有密切關係,也會影響到資料分析、趨勢研判及政策決策。

 

因此,我一直強調每天疫情中心公佈的確認感染數字不可完全相信,解讀要考慮以上所講的各種因素。我也一直希望,雖然因為有些人沒有症狀或症狀發生因人而異,沒辦法知道感染日期,但可以用出現症狀的時間(看病日)或檢體採集日作分析,至少比用確診日期好。在誤差穩定時,用實驗室的確診日還可以,但在變動快速時,還是要用篩檢日作資料分析,才不會因塞車而誤導資料判斷。

 

一般來說,一名疑似個案從採檢到檢驗結果出爐,可能會花上2到3天;現在量太大可能延宕時間更長。另外通報系統太複雜、自動化檢查太嚴格,即便檢驗結果早已出爐,地方政府仍要花大把時間將報告建檔,導致堆積如山的檢驗結果卡在地方醫院端,通報不出來。指揮中心發現通報採檢數和檢驗結果的數量差距愈來愈大,最高曾有一萬多件案件在通報之後,遲遲沒有回報檢驗結果。

 

為此,指揮中心近日趕緊簡化通報程序,也漏夜「消化」1萬4000多件通報案件,才會在5/22導致一口氣爆增400例本土病例,這些回補的確診個案主要以採檢日期再加上常規檢驗天數約2、3天作為。突然增加400例又「校正回歸」到前面幾天,增加了趨勢變成下降的趨勢,民眾難以了解,政客見縫插針,甚至歸咎於指揮中心配合蔡英文總統的就職週年而掩蓋疫情。這種利用吐嘈防疫系統來穫取政治利益的手段太低劣,會受到全民的唾棄。此時此刻全民一定要同島一命,配合指揮中心的警戒規定,主動實施「不封城的封城」,讓這波疫情能快速控制下來,再度再讓世界驚羨。

 

可惜這次的所謂校正回歸仍然只校正到確診日而非採檢日,在判斷疫情趨嚴重或是趨緩時仍然應小心。期待各地方政府以最快的速度增設篩檢站,精準擴大篩檢人數,及早找到每一個感染者,減少進一步感染家人及社區的機會。還好目前資料雖然不完全正確,但用每天檢驗的陽性率還是可以作一些分析,整體來說這幾天來陽性率是有下降,稍可安心。但如果篩檢人數愈來愈多,陽性率又一直保持在2%,則表示陽性人數仍在增加,疫情還是継續在散播,防疫作為也許就要再調整。

 

請疫情指揮中心增加以下資料:每天各地的篩檢人數,每天「有症狀」的確診人數,每天「住院」的確診人數,這些資料比每天重症死亡的資料更有助了解疫情的變化。

 

作者簡介_涂醒哲

生物技術開發中心董事長,前台灣聯合國協進會理事長、前衛生署署長

延伸閱讀

遇到「封城、封區」都不賠!10款防疫保單重點劃給你看:想拿「隔離補償金」有1關鍵條件
遇到「封城、封區」都不賠!10款防疫保單重點劃給你看:想拿「隔離補償金」有1關鍵條件

2021-05-28

居家上班奇葩事一堆!工作8小時全程視訊、5分鐘內回訊息...上班族崩潰:WFH根本WTF
居家上班奇葩事一堆!工作8小時全程視訊、5分鐘內回訊息...上班族崩潰:WFH根本WTF

2021-05-24

寫實到落淚!一張圖看「韭菜炒股心路歷程」:不要被去年三月的市況養壞了
寫實到落淚!一張圖看「韭菜炒股心路歷程」:不要被去年三月的市況養壞了

2021-05-24

今周重磅》鴻海法說會來了!GB200何時出貨、股價真能上300…不到1年就上市,LINE Pay有多強?
今周重磅》鴻海法說會來了!GB200何時出貨、股價真能上300…不到1年就上市,LINE Pay有多強?

2024-11-11

迎接輝達GB200,零組件第一波供應鏈名單出爐!勤誠、雙鴻、川湖...3台廠出頭天,各擁哪些關鍵技術
迎接輝達GB200,零組件第一波供應鏈名單出爐!勤誠、雙鴻、川湖...3台廠出頭天,各擁哪些關鍵技術

2024-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