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這一週,台灣本土疫情大爆發,全台民眾身心飽受撞擊。以台灣盛行「究責」、「獵巫」的鄉民文化,一定要有人為「我」的不便或不幸負責才行。
企業運作也是如此,多數成員都認為自己兢兢業業、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因此當績效欠佳或不如預期,甚至營運出了狀況,問題一定不在我,都是某某某如何如何才會這樣的。
先讓我們沉澱一下情緒,換個角度思考,有「問題」才是常態。組織裡各部門存在的價值,不就是為了解決不同面向、層次各異的「問題」嗎!
然而我們從小受的教育及進入職場後的訓練,絕大多數都是「聽從指令」;就像電腦的「Enter」鍵,只有執行功能,缺乏思辨能力,更不具定義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於是乎,組織裡天天碰到的大小事務,若不在SOP準則之中,就要等待長官裁示;一旦遇到真正的問題,整個單位的運作很可能就因此停擺。很多小毛病衍生成大問題,甚至進化成為災難,多源自於這樣的組織生態。
碰到問題,通常會有兩種回應,一是想方設法解決問題,一是想盡理由解釋問題。解釋問題只是在敍述現象,雖然可以讓我們對問題的成因有更多的理解,但是離處理問題還有一大段距離。要真正解決問題,除了了解問題的原因,更要針對問題的本質提出解方。
有趣的是,賣力解釋問題的人,大多是沒有能力解決問題的人。那些大放厥詞的螢幕名嘴,或惡意攻訐防疫破口的所謂社會知名人士,都只是在解釋現象,或是重複大家都已經知道的事,對於進一步的實質抗疫作為毫無貢獻。或者,他們根本沒打算解決問題,只想放大問題?
網路上的激越言論,無助於解決已經發生的問題。進行有建設性的討論、努力舒緩緊繃的疫情,作為下一輪的防疫籌碼,才是我們應有的態度。這一波疫情大爆發,是對我們日漸鬆散的心態、應作而未作的防疫功課的警告,包括對海外入境者普篩流程的輕忽,以及對施打疫苗的懈怠。
先前台灣本土防疫幾乎到了滴水不漏的地步,最大的風險來自於境外;若能落實決戰於境外,便可將疫情阻絕於第一道關卡,卻不知何故而棄守。機師、空服員因業務的特殊性,需要制定特別的管理辦法和管理機制,盡一切力量防堵來自境外的傳播源頭。再者,桃園過境旅館因「混住」付出慘痛的代價,全台各地防疫旅館更要以此為戒,嚴格落實標準管理規範。
至5月16日止,台灣疫苗接種人數仍不足20萬人,這還是因周末二天單日確診人數分別暴增上百人後,民眾搶打疫苗才衝出來的數字。以事後之明,過去一年,相對於其他國家,我們的日子確實過得太安逸閒散了。現在疫情拉警報,提醒大家,外在環境依舊嚴峻,全民該進行收心操了。
法令制度是規範「常態」下的行為準則,我們期待的「規矩」,只有在正常情況下才可能實現;萬一遇上緊急狀況,便不應死抱準則,要有權宜措施。面對異常狀況,領導者在盱衡情勢,評估成本與效益後,作出當下最適決策,並承擔決策的成敗。
台灣面對新一回合的抗疫局勢,當務之急,除了加快自行研發疫苗的腳步外,也要鼓勵有能力的民間單位,透過多元管道取得更多可靠有效的疫苗,並加速擴大施打對象,尤其是第一線的醫護人員。
英國及美國部分州政府,已逐漸鬆綁戴口罩等相關規定,顯見不論何種疫苗,都具有一定的效力。台灣正值疫情高峰,仍應繼續遵守戴口罩、勤洗手的規定,期待能安渡這一波的衝擊,盡速強化抗疫措施,重返類正常的生活節奏。
全民努力,大家平安。
作者簡介_郭智輝博士
崇越集團董事長、中華企業經理協進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