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職場環境每況愈下,薪水凍漲、物價飛漲,一般上班族平時時忙於處理經濟、生活及人際壓力,日常生活已讓人身心俱疲。若遇家中有年邁的父母要照顧,不僅要負擔龐大的醫藥費,還要想盡辦法擠出時間陪伴照顧,回頭一看早過成家立業黃金時期,生兒育女早成奢侈。
當少子化成為國安議題,政府近期祭出各項社會福利政策大力催生,要讓育齡男女願意生,還有許多關卡要過。
「我光是申請外籍看護、跑流程就已經請光特休,為了讓他上手也花光累計的加班時數,最後外籍看護跑了,我沒有假請了,差一點就要辭職。」今年50多歲的小繁,與妹妹兩人共同照顧89歲的母親,至今近20年,單身未婚的她,光是照顧問題就已疲於奔命,母親長年的醫藥費也逐漸吃光自己的積蓄。
10多年前,妹妹嫁人,光是照顧夫家與兩個小孩已經焦頭爛額,小繁成唯一照顧主力。
小繁說,自己比較幸運是公職人員,不怕沒工作,只是每年考績很難看,自己不論多努力工作,升遷也永遠輪不到自己,「我能做多少、算多少,熬到年資等退休」。
被問及「成家」,小繁32歲時曾有論及婚嫁的另一半,因母親的照顧問題讓她止步,最終與相戀多年的男友分開。她說,對婚姻已不抱任何期望,自嘲說「不要害人」,現在也過了生理黃金生育年齡」,想生也生不出來。
至今,每日除了工作,下班就是急著回家與外籍看護換手,日復一日幫老母親拍背、翻身、餵食;幾個月前,外籍看護無預警離開,差點為照顧問題辭職。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指出,照顧者因為照顧失能、失智長者,常面臨中斷原本的生命計畫的困境,其中工作與婚姻計畫所受的衝擊最大。
「要爸媽就不能要結婚」 錯過婚育黃金期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就曾統計,未婚的照顧者,不論男女約佔2成,他們沒時間、沒機會、沒力氣爭取成家。
然而,隨著照顧年數越長,壓力和負荷越大,越需要長期關懷與陪伴。就家總服務統計數據顯示:照顧10 年以上者占21%,照顧5-10 年者占 25%,照顧 3-5 年占 17%,照顧 3 年以下者占 37%。
漫長的照顧時間,讓不少人錯過了婚育的黃金期;尤其現代醫學技術進步,長期照顧的時間也逐漸拉長。
事業與照顧已成煎熬 二成四上班族曾為照顧家人辭職
今周刊與家庭計畫協會協力執行的「2021年台灣生育意願大調查」,指出39歲以下年輕人有60.4%不願生,進一步細究不打算生小孩的原因,有53%認為經濟壓力是主要原因。
然而,照顧問題讓不少人事業面臨瓶頸,經濟壓力當然更大。
對照顧者來說,照顧任務所要花費的心力、時間與經濟壓力太大,要維持自己正常的日常運作已經很困難,遑論再生小孩。
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統計,全國約有231萬總勞動人口,因照顧失能、失智、身心障礙家人而影響工作,每年約有13萬人因照顧工作而離職。
另據愛長照2016年統計,有94 %上班族曾為長輩照顧問題請假,約24%上班族曾為照顧家中失能、失智長者暫離職場,平均照顧時間約5.6年。
陳景寧指出,照顧除了要花時間也要花錢,照顧者往往會出現「照顧競爭」的問題,若家中收入固定,且有照顧上一代的壓力,光是要平衡事業與照顧責任就很困難,會開始取捨是否要有下一代。
爭取更多的照顧彈性 台灣140個團體爭取長照安排假
因應高齡化、少子女化的人口發展趨勢,家總及數個民間團體近年持續倡議新三不長照「不離職照顧、不必然自己照顧、家庭不失和」,建議推動比照日本的長照安排假,讓勞工可以因應照顧歷程中的各種狀況。
因應長照需求日增,照顧工作對家庭個人帶來的衝擊,近期有140個團體連署爭取長照安排假,讓安排家中長輩長照資源的勞工,能比照育嬰留職停薪。目前團體提出版本,希望開放勞工可申請最長180天;前30天可請領6成投保薪資;其餘150日為彈性請假,允許半天或一天的彈性請假。
不過,勞動部日前回應,目前仍待蒐集各界意見,且長照安排假涉及包括人力運用問題,不少事業單位因「單位人力無法負擔此項假別」,不同意法令增加「長期照顧安排假」。顯見團體要爭取長照安排假,讓照顧與事業兼顧,讓照顧者有餘裕思考結婚、生子,還有漫漫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