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不完⋯⋯,我查不完所有的問題啊!」記者說。
他先是出了一趟海,繞行台灣東北角30海里,一趟暈眩的航行。暈眩不只因為浪,也為浪裡那些姿態囂張的廢棄物;他們從海上撈起一只機油桶,裡面還裝著半桶黑油⋯⋯。記者說,他必須回到陸上,一探海廢源頭。
專業報告裡認定最髒的兩處海岸線,他去看了,一在新北瑞芳,一在彰化大城;兩處的垃圾被認為主要來自境外,但從彰化大城往北走到芳苑海埔新生地,「本島自產」的海洋殺手終究現形;新生地外圍的垃圾掩埋場,覆土已崩,半埋半裸的陳年垃圾正伺機乘浪入海。全台另外60餘座濱海掩埋場又是如何?記者抽空跑了趟花蓮海邊,情狀亦然。
回到彰化,從芳苑再往北走到了東螺溪口,看到了恣意濫倒垃圾的人,還有這群人打造的一片濱海「垃」園,往上追,追到了清潔隊人力嚴重不足、漁業廢棄物無處可放的結構問題。
又往北走,彰化伸港曾家村出海口附近的國家級濕地,「禁倒垃圾」的告示牌孤單站在垃圾堆中。鄰近的烏溪海口病症更重,灘上看到一堆黑色彈丸,說是集塵灰,一測,重金屬含量超標數10倍,一問,千噸毒丸在此承蒙海潮的日夜「稀釋」,原來已近30年。
地球日,我們用最廣泛的踏查、最深入的追蹤,送上關於台灣海洋廢棄物的調查報導。只是,一段彰化沿海,就是一串複合災難,全台海岸問題又怎能一次看盡?今年起,本刊發起為期3年的「還海行動」,號召各界收集海洋廢棄物,我們將把這些囂張的海廢轉生成一雙雙的海灘拖鞋;一時踏不完的海岸,讓我們繼續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