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童駕駛玩具車奔馳、雙胞胎小姊妹搭乘迷你版機場捷運設施、爸爸陪女兒席地而坐組裝樂高……。桃園市的「龜山大華親子館」,周間上午九點開館不久,就有將近二十對父母,帶著孩子前來遊憩,整座室內樂園,盡是孩童充滿活力的嬉笑聲。
「落地生根」方程式
先搞定居住、再給養兒誘因
桃園,是全台灣生育狀況最「健康」的城市。自升格直轄市後的二○一五年至一九年,桃園市連續五年人口粗出生率高居全台之冠(僅落後外島的連江縣),累計催生出十三.六萬名新生兒;一五至一九年間的育齡婦女生育率皆超過一.三,也明顯高於全國平均。
桃園市的高生育率,可以部分歸功於優於全國平均水準的「三三三」生育獎勵:父母兩人只要在桃園設籍滿一年,每生一胎就可以領到三萬元的「生育津貼」,雙胞胎加碼至每胎三萬五千元(可領七萬元),三胞胎每胎四萬五千元(可領十三萬五千元);孩子三歲以前,每月還可領取由市府自籌財源發放的三千元育兒津貼。
儘管為配合中央統一發放的育兒津貼政策,桃園市育兒津貼將在今年七月底,轉為補助二至四歲幼兒每月兩千五百元;但對於送簽約保母或私人托嬰中心照顧的○到二歲幼兒,除了衛福部提供、全國一致的準公共化托育補助以外,桃園市府也加碼發放每月一千元至兩千元的補助。
雖然所有市民都能享有同樣福利,但桃園各區的人口成長速度還是有差異,與新北市比鄰的龜山區,就是桃園人口成長最快速的地方。二○年底,設籍龜山的居民共有十六萬四三九八人,雖然在桃園所有行政區中僅排名第七,規模遠不及桃園區、中壢區兩大傳統聚落,但相較於一五年底,人口淨成長率十二.九%,排名全桃園第一。
桃園市社會局長鄭貴華分析,人口增加的原因不外乎移入與出生,而這兩者之間又有密切連動關係,因此,想提高生育率不能只靠補助,就業機會與居住環境也是重要誘因,「先有就業機會,才能吸引年輕人『落地』;落地以後,自然就會『生根』,在桃園孕育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