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一期《財訊》雙週刊報導,台商西進30年,撐起兩岸經濟的成功故事被廣為流傳;但失敗而流浪在中國的台商愈來愈多,台灣社會也開始面臨這些人的安養問題。
兩岸關係嚴峻,國防部統計去年中國軍機騷擾我國西南空域超過380架次。事實上,根據《財訊》報導,兩岸不僅存在軍事衝突問題,高齡貧病、滯留中國的「台流」,這幾年被遣送回台的人數也創新高;家屬和台流斷絕往來多年後不願照顧,最後由各縣市社會局安置在安養機構,形成台灣社會另一個負擔。
根據海基會統計,2010年至2015年期間,每年台流回台人數約20件,之後開始大幅增加,2018至2019年攀升到每年50件左右;去年雖有疫情封境,台流回台人數卻創下高峰,總數約80件,今年也持續增加中。
台流漸老邁 台辦燙手山芋
《財訊》報導指出,「台流」是指帶著資金到中國做生意或設廠的台商,以及隨台廠赴中國工作的台籍幹部,經商失利或失去工作後沒有返回台灣,在中國各地流浪的人。台商聚集的珠三角、長三角等地台流最多,廣東東莞的厚街鎮一度被稱為「台流村」。
「台流」說法因為有負面意涵,他們不願意被這樣稱呼,海基會的官式用法是「滯陸國人」。不管名稱為何,這幾年因積欠房租、重病住院、證件失效遭逮捕等原因,被遣送回國的台流急速增加,繁複的手續與安置工作都落在海基會頭上。
台流回台在2016年之後快速增加,《財訊》分析,有兩大原因。一是台商西進30年,經商或工作失敗者,現在已經高齡,加上過去風光時在中國過著燈紅酒綠的生活,身體多已搞壞,生病沒錢就醫才會想回台灣,或是積欠大筆醫療費被遣送回國。
此外,中國各地台辦過去資源多,很多台辦每個月會給當地台流1000元人民幣的基本生活費,但2016年民進黨政府上台後,中國對台政策大轉彎,台辦地位被邊緣化,已沒有資源養這些台流,加上台流老邁之後開始生病,已被視為燙手山芋,各地台辦想盡辦法要讓他們回台灣,不想讓他們病死在中國。
當地台商表示,各地台辦揣摩高層政策,「寧左勿右」,怕被扣上「常和台灣當局往來」的帽子,已不願主動和海基會聯絡,想要遣送台流,多透過各地的台商協會跟海基會聯絡。
《財訊》報導指出,海基會接到訊息後必須進行繁複手續,首先向台流原戶籍地的戶政機關調戶籍謄本,確定有此人後,再和其家人聯絡。但這些台流很多是當年在中國包二奶、三奶後拋妻棄子,幾十年沒和家人聯絡,有的家人甚至已向法院聲請死亡宣告,突然冒出一個生病的丈夫或父親,「99%的家人不願接納,」海基會官員說。這時只得由海基會出面向移民署申請入境證件,當地台商協會則配合協助辦理中國出境文件,幫忙買機票送他回台。
人生2度來台 老奶奶悲歌
海基會表示,每個台流回來的情況都不同,有的人重病躺在擔架上,必須去協調華航和長榮兩家國籍航空,拆掉3張坐椅放置擔架,「中國的航空公司絕不會幫這個忙,甚至會加價收費。」台流回來前,海基會必須和他原來戶籍地的社會局辦妥手續,由社會局安排好安置機構,「這是增加社會局人力負擔及占用社福資源的事,而且文件證明常常缺這個、缺那個,有的社會局承辦人沒耐心,就會凶海基會工作人員。」官員說,只能安慰同仁,這是在做功德。
海基會處理台流回台業務只有兩位承辦人,去年疫情期間,被送回來的台流人數又創新高,承辦人都要穿戴全套防護設備去機場接人。《財訊》報導指出,有一次,一位被遣送者搭輪椅回台,海基會加派人力去機場推送輪椅,不料那人下飛機後一路狂咳,3位承辦人帶著極大壓力辦完手續、將人送到集中檢疫所。事後海基會讓3人全部暫時居家隔離,還好該台流3天後武肺採檢結果陰性,才讓海基會鬆了一口氣。
還有一位高齡生病的台流,本來已送到安養機構,核銷經費時才發現他和台灣的妻子尚有婚姻關係。基於配偶有扶養義務,海基會去找這位妻子,但妻子不願意照顧他,才去法院訴請離婚,等法院判准離婚,社會局才能依法安置,中間這筆安養經費,只好由相關急難救助經費支出。
部分台流的成年子女不願意見到父親也不想照顧他,但願意付安養費,這些都須海基會去協調。
最悲情的例子是一位老奶奶,1949年跟著國民黨逃難來台,在台灣結婚生子,丈夫過世後,唯一的兒子在中國經商,便把母親接過去照顧;不料兒子後來生意失敗跑路,行蹤不明,老奶奶獨自一人在中國,但當地並不把她當中國人,最後還是強制遣送她回台。這位老奶奶,人生第2度從中國遷到台灣,此時只能入住安養機構,由全民納稅錢照顧她。
有一位張姓前台商,在家人接納下,60歲身體尚可時回台灣,親弟弟還幫他安排在自家工廠工作;但他已習慣過去風光時在中國的生活方式,回台灣也不適應,改名又改電話,最後再度和家人失聯,至今家人不知他在台灣或是又回到中國。
家人棄養 納稅錢埋單安置
根據《財訊》報導,中國一直趕老病台流回台,卻不願意碰觸這個議題,因為中國在2018年、2019年還分別公布《惠台31項》、《惠台26項》措施,繼續吸引台灣人才到中國,不想讓台流問題公諸於世。根據台商觀察,目前中國的台流年齡有下降趨勢,因為很多人被高薪挖角到中國,幾年後技術被學走就被辭退了。
目前在中國的台流人數總共有多少,無人得知;有人估計至少15000人,有人認為高達10萬人。台流只要生病送醫,醫藥費往往要數十萬元人民幣,過去多由台商之間募款支付。但這幾年台商大量遷離中國,台流最多的東莞一帶,台商廠數已不到過去的一半,而且企業經營成本比過去高,更少的台商要分攤更多的台流醫療費,「留在中國的台商已經唉唉叫,有心無力了,」台商表示。
這些現實問題,導致被送回來的台流,預期會愈來愈多。當年帶著台灣的資金到對岸淘金的人,如今貧病回台,由全民納稅錢照顧,似乎不公平;但台灣政府基於人道,不能棄國民於不顧。台流問題,已經成了台商西進30年後的另類奇觀,也在兩岸互動中形成一股新的壓力。…(本文節自《財訊》630期,詳全文)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