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台各界同心協力下,才一週的時間,鳳梨風波似乎就已落幕,後續只剩下鳯梨的健康價值、食譜入菜等餘波,仍盪漾在軟性新聞中。
近年每逢台灣產品外銷,尤其是農產品出口受挫,網路上就會流傳類似「齊降魯梁」的故事;這是講春秋時代,齊國兵不血刃,以貿易戰降服魯國和梁國的故事。對企業經營而言,業務過度集中在少數甚至單一客戶身上,風險亦隱身其中。身為企業領導者,必須審視內外在環境的發展趨勢,也要時時將風險意識納入決策思維之中。
短短時間台灣迅即化解鳳梨出口受阻危機,顯見人情味果真是台灣最美的風景。有了政府、企業、民眾共襄盛舉、情義相挺,天大的事也可望化險為夷。
鳳梨風波初起之際,因接獲農委會邀約,出席企業界力挺台灣鳳梨的記者會。會後搭高鐵北返,一個自台中上車的老兄,一路電話講個不停,直到台北下車;沒不久前還在回味台灣濃厚人情味的情緒,瞬間被破壞殆盡。
在密閉車廂中講電話,一定會干擾到旁人,而且在加強防疫期間,高鐵禁止飲食,也禁止長時間交談;就算講電話不算「現場交談」,但也要有所節制,才能減低傳染或被傳染的機率。其次,不論音量再低,講電話總是要發出聲音,若聽不清楚對方的聲音,自己會不自覺地愈來愈大聲;尤其在密閉空間裡,音波會被放大,結果全車廂的人都聽到了電話內容,當事人卻渾然不知。真有要事也須言簡意賅,或是用即時通訊軟體溝通。
碰上缺乏公德心的人真的很無奈;鄰座乘客若要勸導,會擔心引發不必要的衝突;若是請高鐵服務人員出面,頂多也只有3、2分鐘的效果,工作人員一離開,我行我素的人很快便又故態復萌。
短時間內經歷兩場反差極大的場景,不禁質疑,到底要如何定位台灣人的特質?也許「重人情味、輕公德心」是較恰當的註解。
鄰里之間熱情寒喧打招呼,是台灣常見的溫馨風貌。但也可能是同一群人,或許是一大早就在公園放音樂跳排舞的大媽們,拍手擊掌吶喊吐氣的硬朗大叔,或是話匣子一開聲量便高八度的姑婆老爹們,他們可沒在管哪家哪戶的小朋友、上班族或夜歸族還在睡覺,經不起吵鬧喧嘩。
當手機成為生活必需品後,連最需要寧靜的區域,像是學校、圖書館或醫院,仍可看到對著手機吼叫的畫面。台灣人口稠密,不少住商混合區的營業場所,到了夜間依然人聲鼎沸,令住戶不堪其擾。
實體接觸的感受如此,虛擬世界裡更是猖獗。網路資訊滿天飛,每個群組裡,總有人愛濫發與群組屬性不相干的訊息,像是問候圖卡、假新聞、舊訊息等;當事人傳得不亦樂乎,其他成員或基於團體和諧,或因為禮貌考慮,也不便直言制止,這也是缺少公德心的日常表現。
每個人都有私念私欲,若是不知自制,任憑欲念橫流,很容易跨越公德心的界線。法律或制度規定得再嚴格,總會有個限度,要維持人與人之間互動融洽,人的教養、素質和公德心才是根本要素。社會要進步,除了知識與生活水準提升外,更有賴多數人懂得尊重別人,節制自己的言行。
台灣要躋身先進國家之林,除了多數民眾願意參與公眾事務,還需要更多的同理心理解他人的感受,關懷別人,深化公德心。社會如此,企業亦然。優秀的企業,也需要一群具有類似特質的員工,發自內心,主動從事無償的作為,只為了讓企業更好;這種特質稱之為「組織公民行為」。
組織公民行為是指,就算制度上沒有明文規範,員工某些自動自發有助於提高組織功能或績效的行為;這些作為已超出員工所應擔負的職責,完全出於個人意願,也與正式獎勵制度無關。簡言之,就是組織內的「公德心」。
一個有「公德心」的組織,對內能防弊,對外更能興利。企業在內部成功塑造公德心的文化,對外自然能落實企業社會責任,重視利害關係人的權益,包括股東、客戶、供應商、社會等,形成良性循環系統,並持續推動組織邁向更卓越的境界。
作者簡介_郭智輝博士
崇越集團董事長、中華企業經理協進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