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吸最後一口香菸,再把手中的菸蒂捻熄彈向路面、水溝,這是在台灣街道上常見的景象。不少癮君子認為,香菸是紙做的,就算流到水溝、河川、大海……也會自動分解,最終消失殆盡,也不會破壞環境;殊不知,菸蒂內竟含有「塑膠」,且根據統計,海洋廢棄物的第三多正是菸蒂,除了造成生態浩劫,還會反害到人類自己。
從外觀來看,香菸看似由菸草與紙製成,不過,其濾嘴卻是由一種稱為「醋酸纖維」(Cellulose Acetate)的塑膠所組成,意即菸蒂就是難分解的塑膠垃圾,每根菸蒂含有成千上萬根細小的塑膠纖維,「醋酸纖維」要在大自然環境中分解得花上超過10年的時間,對生態環境的傷害相當大;更甚者,殘留的菸草含有許多化學物質,像是尼古丁、砷、鉛、銅、鉻、鎘等,進入水體除了汙染環境之外,有毒物質也會進入食物鏈,進而危及人體健康。
有多少人不知道菸蒂其實是「塑膠垃圾」?根據《聯合新聞網》報導,環保署與民間機構合作調查,發現有將近30%成的癮君子會把菸蒂丟進水溝、僅20%的人會自發收起來帶走;不過,有大約65%的民眾不清楚菸蒂含有塑膠、67%不知道水溝沒有處理系統過濾菸蒂,55%的民眾不認為丟到水溝會影響水質與生態。
董氏基金會曾直言,「水溝不是菸灰缸,更不是垃圾桶!」呼籲吸菸者留意:
- 菸蒂就是垃圾、塑膠
- 吸菸後要確實熄滅菸蒂(可減少約5分鐘的悶燒)
- 隨手將確實熄滅的菸蒂就近丟到垃圾桶,或者先包起來帶回家再丟棄
調查報告也統計出菸蒂亂丟裁處案件,全台每年平均6.5萬件,最多件的縣市落在台北市、高雄市、基隆市,再進一步分析,菸蒂最多的地點為火車站、高鐵、公車站等,顯示人潮密集、往來處最易亂丟。目前我國針對丟棄菸蒂只能以廢清法開罰1200~3600元,但丟棄菸蒂往往只是瞬間行為、不易取締,導致菸蒂隨處可見。環保署表示,未來會加強地方環保局稽查,取締亂丟菸蒂民眾,減少對自然環境與人類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