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駐聯合國常任代表克拉夫特(Kelly Craft)訪台旅行,原訂今日下午入境台灣、明日將與總統蔡英文會面,堪稱歷史性的會晤,但美國以確保政權交接順利為由,一夜之間突然取消行程。
總統府與外交部今天表示感到惋惜,也歡迎克拉夫特在未來適當時機來訪。
現在正值美國政權交接之際,任期將屆的川普政府一反看守其政府的作風,在美台關係上動作頻頻,且台灣皆處於被動。
學界分析,克拉夫特訪台政治宣示意義較高,且勢必挑動兩岸敏感神經,不來反而有利台灣與拜登政權未來的關係。
川普政權正當性受質疑 反中勢力大集結
克拉夫特原訂訪台三天,並將會晤蔡英文、並進行午宴,隨後將赴外交學院公開發表演說,預計談及台灣對國際社會的重大貢獻,及台灣如何有意義、且擴大參與國際組織的重要性,最後與外交部長吳釗燮共同舉行記者會。
若順利成行,將是台美斷交40多年來,首次有美國現任駐聯合國大使訪台。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歐塔加斯(Morgan Ortagus)今聲明,出訪取消的原因在協助「順利而有序的政權交接」。
除了克拉夫特訪台之行,被取消的也有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的訪歐行程。
對此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名譽教授丁樹範觀察,川普團隊分為親華爾街派、反中派與左右搖排三勢力。
在各種手段皆無法干擾川普勝選的結果下,川普發言量與政治動作驟減,已顯示「帝王不問朝政」,而無心管事的結果,底下幕僚紛成為「自走砲」。言下之意,只要不嚴重悖離既有政策方向,就能做自己想做的事。
從美國近期涉台事務的發言,皆由蓬佩奧發言,也顯見不是「政治協調後」的結果。
丁認為,可能是蓬佩奧想為個人的未來政治路鋪路,希望抓穩右派選民的選票。
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秘書長王智盛也表示,蓬佩奧在川普時期固化對中強硬政策,與川普本人不一定相關,主要是蓬佩奧的主導性很強,希望凝聚華府的反中派。
王分析,蓬佩奧訪澳、克拉夫特行程皆突然取消,不代表美國內部「反中勢力」受挫。
「問題根源不在外交問題,而是美國內政問題」。王智盛說
關鍵因素還是,近期川普支持者衝擊國會發生的「國會山莊事件」,不僅嚴重影響川普的歷史定位,連帶讓歐盟對現任政權的合法性產生質疑,使盧森堡外交部長與歐盟幾位最高長官拒絕與蓬佩奧見面。
美決定、台配合 象徵性意義較大
川普任期倒數10天內,美方突宣布克拉夫特的訪台計劃,隨後又發出聲明表示,解除台美交往限制,外界解讀美台關係可望更上層樓。
然而,總統府今日凌晨才得知行程取消,顯示台灣與美國的外交互動,完全處於被動的狀態。
丁樹範認為,這幾年台美關係「看似熱鬧、但實質進展有限」,主動權還是在美國。
他舉例,以往駐美代表不能進國務院洽公,然而這項政策在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最後任期內取消,這幾天蓬佩奧宣布解除台美交往限制,某程度只是追認既存事實。
至於克拉夫特此行,也無涉美中台關係,政治宣示意義較大。
克拉夫特取消訪台 降低美中關係、兩岸關係衝擊
丁樹範指出,美國駐聯合國常任代表,具有高度政治意涵,訪台牽動勢必兩岸關係、挑動中國敏感神經,當時外交部僅聲明,是台美互信不斷提升,是台灣採取非常務實負責的對外政策。
相較以往大肆宣傳美台關係進展,官方對於此行態度相對低調。
外交部很清楚,這是兩難的問題。丁樹範說
王智盛則指出,拜登上台後首要任務仍是穩定美國內政、經濟與疫情,中美關係則待磨合,當然希望台海風險在可控範圍內,雖然對中態度仍會強硬,但相對川普政權還是會「多跟北京溝通、少了與台的互動」。
他歸納,克拉夫特訪台是川普政權在臨走前,挖陷阱給拜登政府,對兩岸關係、美中關係的衝擊卻非常大,因此為避免台海危機再度升高,克拉夫特取消來訪,對台灣反而是較穩健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