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穿新竹縣的頭前溪是新竹地區重要的水源,卻有三大開發案相互搶水。其中,竹科三期與台知園區開發案不僅可能造成汙染,需求與定位不明也遭人詬病。
車子一駛出新竹高鐵站,馬路左側是高樓矗立的新竹生醫園區,右側是寬廣遼闊的農園綠地。無雨的周末午後,在新竹科學園區工作的工程師張博堯,帶著女兒沿著熟悉的田埂圳路散步、騎腳踏車,「當我看到夕陽、稻浪、一家和樂融融的樣子,總是覺得很幸福。」他笑笑地說。
這一片農田有好幾處屬於「田爸」田守喜,他所種植的「芋香米」沒有使用化學肥料與藥劑,還曾被農委會評選為「冠軍米」,鄰近社區固定揪團購買,張博堯也是常客。但農委會於二○二○年十月中旬宣布桃竹苗地區停灌後,剩下的水源只夠收成一分田地,張博堯一家只好改吃市售包裝米。
水情拉警報
農業用水停灌 民生用水減壓
新竹高鐵站周邊不僅是重要的農業聚落,也是新竹居民珍貴的休憩、放鬆空間,但張博堯擔心,眼前的農地在不久的將來,都會被徵收為工業園區用地;更讓他憂慮的是,屆時有限的水資源,都將用來支援工業需求,「這次缺水已經導致農業用水停灌、民生用水減壓,未來恐怕連日常用水都會出現缺口。」他說。
他的憂心其來有自。新竹地區目前每日最大供水量為六十二萬噸,每日平均用水量則為五十五萬噸,看似頗有餘裕,但因當地人口快速成長帶動用水需求,預計十年後,每日用水量將到達六十八萬噸。
除了民生用水,科技部將在新竹縣寶山鄉擴建的「竹科寶山二期」,以及新竹縣政府積極重啟在高鐵站附近的「竹東鎮(工研院暨附近地區)特定區」(竹科三期)與「台灣知識經濟旗艦園區」(台知園區)開發計畫,一旦全數完成,會將新竹每日用水進一步推高至八十二萬噸,幾乎是當下用量的一.五倍,更遠遠超過既有供水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