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豬最近很紅。街頭巷尾的攤商食堂忙著貼上標示,無論是衛福部提供的、不必申請審核就可直接下載的「本店使用台灣豬」圓形貼紙,或者是必須先向農委會申請、經過審核才能發給的台灣豬圓形標章,在此當下,這些標示或標章對消費者的意義,是保證不含萊劑的安全感。
但是,台灣豬三個字,就只能代表「比萊豬安全」嗎?難道不能有更高層次的意義?
本期封面故事,我們為讀者送上台灣豬的升級故事。雖然24年前一場口蹄疫讓台灣豬產業瞬間斷了外銷路,但即使大環境限縮了市場空間,產業裡總有一群人沒完沒了地努力嘗試,要為台灣豬賦予更高檔的內涵與價值。
故事從豬產業的源頭「育種」說起。台灣種豬王福昌成立至今近50年了,這個靠養豬賺錢的老公司,原來有著滿滿的科技元素。24年前開始用基因篩檢提高育成率,18年前再靠肉質基因篩檢提升品質,10年前抓到豬隻的10個基因定位點⋯⋯。現在,他們的合作對象包括生技公司和華碩雲端等,打算把豬隻基因定位點一口氣增加到6萬個。
要完成這項工程,一頭豬的原始資料就要1百G儲存量,於是豬的DNA資料,正在飛上華碩電腦的雲端空間,然後人工智慧接手處理,分析大數據。
育種之外,肉豬王台糖已經準備了百億元預算徹底改建全台養豬場,還要打造對接國際標準的屠宰場;也有業者正以全程冷鏈運送、優化飼料、改善管理等方式提升肉品檔次。各自精采的努力,是為了拚出台灣豬的新價值。
台灣豬最近在台灣很紅,期待在不久之後,台灣豬在國際市場也能很紅,不是靠價格,而是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