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為何要做數位身分證? 唐鳳指主因是「這個」 且政府創新可這樣做

為何要做數位身分證? 唐鳳指主因是「這個」 且政府創新可這樣做

黃健誠

政治社會

主辦單位提供

2020-12-28 17:15

你對於「創新」的想像是什麼?

經濟部今(28)日下午舉行第四屆總統創新獎創新交流論壇,除了請來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進行專題演講,還有第四屆「總統創新獎」團體組得獎代表,包括台灣設計研究院院長張基義、走著瞧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暨執行長郭建甫、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長黃勝堅等人,來講解各自的得獎故事。

 

唐鳳以「創新思維,價值創造」為題演講時,以線上提問的方式,讓現場觀眾提出對於創新這件事的問題,有觀眾問到,內政部未來發行的數位身分證將有何安全措施,唐鳳指出,由於現行的身分證防偽措施已相當不足,若有心偽造恐怕一點都不困難,也因此內政部想以智慧卡的方式,打造不易被破解的防偽方式。

 

唐鳳說,現行身分證的六代卡防偽程度已比健保卡、護照還差,因此要保護隱私權的話,最大重點就是不該將身分證交給別人,最好能僅做當面驗證,猶如信用卡背面的3碼數字不會交給別人一樣,別將身分證當成明信片使用。

 

另外,若透過網路做身分驗證時,也要考慮器材廠牌的可靠性,選擇更安全的方式進行。

 

對於政府公部門創新,唐鳳也以口罩實名制為例提到,在實名制過程1.0到2.0的發展過程,一開始原本可做成硬體競賽般,以記名悠遊卡到超商領取。

 

但考量到老人家對社區藥局的信任,因此捨棄一開始較有效率的方法,直到所有民眾熟悉領罩流程,對這件事有所信任,再逐步開放到可以到商店領取口罩。

 

唐鳳說,重點是如何讓民眾有感,進而去改善其中流程,不是由上而下的執行,而是跨部門的合作與溝通,這也是社會創新的一部分。

 

台灣設計研究院院長張基義則以「設計思考,創新價值」為題,講述台灣設計創新的過程,他提到,台灣設計研究院今年才成立,目的是希望能讓台灣以軟實身打進全世界,且全球設計強國都打開公共服務大門,運用設計力激發產業創新,因此台灣未來需要跨領域的設計人才,讓設計成為除了提升美學之外,也能作為經營策略之一。

 

張基義以蘇花改通車為例指出,北花線的回遊號,以公共議題帶動產業設計參與,也改變交通與運輸產業,將設計觀念植入交通部公路總局,改變公路美學及產業型態,打造全台最美客運路線,讓國內外旅客都能感受到台灣的交通運輸環境可以很友善、很國際。

 

張基義也提到,其他還有不少像是消防署、國中小學校導入設計觀念的案例,都是帶著產業一起做設計,做出以設計為主軸的議題及跨領域敏捷專案,探索循環經濟、高齡照設、台灣製造之優勢產業,積極強化設計市場性為目標試驗設計跟業創新合作,目前整體參與企業達80家以上。

 

同樣也獲得總統創新獎的走著瞧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暨執行長郭建甫,以公司的產品為例指出,如whoscall、貸鼠先生及美玉姨等都是為了提升信任價值而生,但未來如何持續創新仍是自己最深的焦慮,雖早就擁抱這種平靜、有方向性的焦慮,現在的新嘗試則是如何推廣出去。

 

例如,「美玉姨」現在可以查詢陌生電話、陌生line帳號及了解個資帳號無外流等,近期在日本及泰國也將推出這個服務。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長黃勝堅則提到,他的創新始於照護弱勢的使命,尤其目前老化社會照護服務斷裂與片段拼湊的問題,光靠高科技醫療無法解決這些問題,因此推出創新的照護模式,目的是為讓「以人為中心」。

 

他也常提醒年輕醫師,不要只治病而沒看到病人,應要看到照護者及整個醫療團隊,目標更是要提升健康識能及死亡識能,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能像夥伴般,創造更多信任,近而產生正能量及互相尊重。

 

黃勝堅提到,若能建立起良好溝通文化,醫療品質就會好,因此他總是希望第一線同仁能跟家屬溝通,並且開始慢慢推動死亡識能,因為只有自己有好的死亡識能,才能預防活著的人受苦,近年來通過的安寧緩和條例及病人自主權利法,慢慢讓死亡議題變成大家荼餘飯後可以討論的話題。

延伸閱讀

蔡英文親頒總統創新獎 台灣設計研究院、黃勝堅、郭建甫獲獎
蔡英文親頒總統創新獎 台灣設計研究院、黃勝堅、郭建甫獲獎

2020-09-01

創新引領產業生機 工研院稱霸國家產業創新獎
創新引領產業生機 工研院稱霸國家產業創新獎

2019-05-13

第三屆總統創新獎得獎名單出爐  台達電、霹靂獲獎
第三屆總統創新獎得獎名單出爐 台達電、霹靂獲獎

2018-04-16

膝下無子女,新竹110歲人瑞繼承2千萬土地卻人間蒸發!積欠45萬地價稅,稅務局一招討回
膝下無子女,新竹110歲人瑞繼承2千萬土地卻人間蒸發!積欠45萬地價稅,稅務局一招討回

2023-11-26

她與親弟共同持有土地,卻因少1動作…雙方「地價稅差4倍」!專家點關鍵原因
她與親弟共同持有土地,卻因少1動作…雙方「地價稅差4倍」!專家點關鍵原因

2023-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