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聯合國二〇一五年宣示「永續發展目標SDGs」成為全球發展共識,永續不再是口號,而是一種思維與行動,落實在每個國家、每座城市、每位公民的管理方式與生活模式之中。尤其永續發展目標涵蓋十七項議題,有三項跟食品安全、消除貧窮、終結飢餓直接相關,還有三項致力打造和平包容社會、減少資源不平等失衡現況,因此人人皆有義務與責任,設想這些攸關生命的議題,能有哪種解決方案,迎來實質性改變。
「以飲食為經、以公益為緯」,集結所有良善力量,讓改變看得見,正是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食公益」捐助計劃的核心價值,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可謂不謀而合,創辦人魏應充多年來更是秉持「善愛為寶、台灣共好」理念,透過提供營運資金捐助及專業師資指導等方式,協助公益團體提升自主營運能力、順利推動飲食相關服務方案,以及激發更多社會愛心動能。
特別是今年面臨新冠疫情衝擊,社福機構的募捐金額與物資減少,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除了捐款逾5000萬元回饋社會,也續辦「食公益」捐助計畫支持十二家社福機構,包括陪伴身心障礙者的喜樂小兒麻痺關懷協會、小嶺頂愛啟兒關懷協會、勝利基金會附設勝利廚房、方舟啟智教養院、聖家啟智中心、衡山社會福利基金會,關懷高齡長者的愚人之友基金會、湳底社區發展協會,以及扶助弱勢家庭與孩童的屏東縣慈善團體聯合協會、更生少年關懷協會六一六幸福工作站、新生活社會福利發展促進會、中華愛悅公益慈善發展協會,希望偕同所有創新力量,一起壯大愛心善念,成就自立共好的社會願景。
喜樂小兒麻痺關懷協會:
開發一站式咖啡代工事業 支持身心障礙者自立生活
像是位在彰化芳苑的喜樂小兒麻痺關懷協會,長期提供身心障礙者日間照護與支持就業等服務,二〇〇七年便以印刷事業為主體成立「愛加倍庇護工場」,引導身障者學習繪圖設計或印刷技術,邁出穩定工作、自立生活的第一步,只是近幾年數位媒體興起,印刷需求逐漸下滑,必須啟動轉型工程,才能滿足越來越多的身障礙者就業需求。
庇護工場跟上濾掛式咖啡浪潮,自創「Still思堤爾咖啡」,並提供一系列教育訓練課程,協助身障者持續提升專業職能。
有了這股轉心動念,恰巧貴人居中牽線,庇護工場二〇一六年正式跨入咖啡濾掛代工事業,並創設「Still思堤爾咖啡」自有品牌,得以建立穩定永續的社會企業營運模式,包括為了扭轉大眾對社福機構創業的刻板印象,格外堅持生產品質與價格競爭力,於是規劃一系列教育訓練課程,協助身障者持續提升專業職能,並且在頂新和德「食公益」捐助計畫支持之下,成功採購更高效能的進口磨豆機,連同已建置的全自動氮氣充填濾掛包裝機,打造滿足客製化需求的一站式整合服務。
隨著產線效率與供貨穩定度皆獲優化,陳忠盛理事長開心指出:「今年代工合作廠商已成長至五家,原先設定的七百萬營業額也超標,明年上看千萬。」同時因應訂單業務量逐年增加,可望進一步創造更多工作機會給在地身心障礙者,落實協會念茲在茲的責任使命,幫助每位身心障礙者突破生命極限,找到自立、自信以及存在價值。
更生少年關懷協會六一六幸福工作站:
設立社區廚房擴大服務範疇 從共食、共享再到共學
至於坐落台北民生社區的更生少年關懷協會六一六幸福工作站,一直扮演兒少保護工作中的初級預防角色,協助小學三年級到國中三年級有服務需求的孩子,下課後能在固定據點,由社工提供陪伴、晚餐或課業協助,再從融入團體生活中,養成人際互動、生活自理、時間管理、多元增能等技巧,確保身心品格獲得健全發展。
幸福工作站打造的「幸福社區廚房」,讓參與的大人小孩重拾成就感與支持感,推進社會的共融共好。
因為經常在共食時段,發現孩子圍著餐桌大快朵頤之際,更樂意分享生活趣事或成長挫折,是人與人建立深度關係的好方法,幸福工作站於是決定跳脫從個案關懷出發、編織社會安全網的作法,改以「食」作為媒介,打造可以學習烹飪、切磋廚藝、交流生命經歷的「幸福社區廚房」,廣邀孩子家長與社區鄰居加入,期盼從共食、共享發展成共學,擴大服務範疇至社區層次。
特別是江元凱秘書長提及:「這樣具有創意的作法,不僅避免外界異樣眼光,扭轉對社福機構的刻板印象,也能以此為中心據點,串聯兒少輔導、家庭支持與社區互助等多方資源,建立更具機動性的支持成長團體,去回應不同需求。」所以感謝頂新和德「食公益」捐助計畫適時挹注經費,除了用來添購快速煮食設備,也能邀請講師開辦戲劇料理、烤箱讀書會或線上直播教學等不同類型課程,讓參與的大人小孩重拾成就感與支持感,推進社會的共融共好。
食公益仍堅持「以飲食為經、以公益為緯」,幫助公益團體邁向「自立與共好」的目標,使良善力量不斷擴散。
食公益計畫發展至今已累積到第六屆,資助超過40家公益團體計劃,受惠人次逾400萬人次,不只是提供資金補助,也提供受贈單位專業師資指導,希望受贈公益團體藉此茁壯成長,邁向自立並改寫自己的未來,讓公益團體走向永續經營的共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