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不只改寫了人們對疾病的認知,更讓人力市場結構徹底洗牌。疫情讓全球的人流及物流停滯,帶動「宅經濟」、「零接觸」等遠距產業興起,儼然成為未來新興的勞動趨勢。
疫情時代加速了「零接觸經濟」以及「人工智慧自動化」,成為2020年後的兩大重要趨勢,其中4項零接觸產業出現了顯著的成長,包含:遠距工作、遠距學習、遠距醫療以及餐飲外送。商業週刊更指出,疫情過後台灣遠距工作市場將暴增一倍;餐飲外送產值也增加五成。
在遠距、零接觸的背景下,如何滿足勞工自主選擇工作方式,與企業聘僱彈性的需求,以及提供零工經濟勞動者社會安全保障及勞動權益維護等,都是政府部門應超前佈署的課題。2年前,臺北市率全國之先制定「臺北市外送平台業者管理自治條例」,以法律位階保護類勞工的外送員,可謂政府部門因應新興勞動趨勢的典範。
此外,疫情加速了數位科技發展,進而激發企業「數位轉型」的急迫性,世界經濟論壇(WFF)研究指出,未來全球將會有8,500萬個就業機會將因人工智慧以及自動化而被取代。傳統職缺消失,新興職缺也順勢崛起,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109-111年重點產業人才供需調查及推估」報告,我國未來3年與資訊職類相關的資料服務業,平均每年新增需求為4,590人~5,080人。因此,政府應該要掌握產業消長趨勢,建立有效率的轉職平台,以提升求職就業率、求才利用率。
臺北市長柯文哲亦指出,面對未來彈性工時、遠距工作以及斜槓勞工等多元勞動型態發展趨勢,新興產業趨勢衍生了資安風險、職業安全衛生、勞資協商等議題,將會是未來需要積極解決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