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基金管理將近1400萬名勞工血汗錢,規模達4.4兆,8年多來已傳4弊案,現涉案者還是高階官員,震撼國內政壇與金融圈。爬梳事件發生過程,遭檢舉收取退佣、內線炒股的勞金局國內投資組前組長游迺文7年來曾4度遭檢舉,每次均毫髮無傷成功下樁。
游迺文究竟出自什麼樣的體制?我們的退休金長期以來真的有被好好把關嗎?
勞動部主管的勞動基金,為各種與勞工有關的「社會保險」,是一種社會保障制度,由國家強制人民先拿出部分血汗錢參加各種保險,由政府帶頭做保證,預先為各種疾病、傷害、失業等風險做準備。
勞動基金現由勞動部勞動基金運用局自營、或委託投信業者經營操作「勞工的血汗錢」,基金包括新制勞工退休金、舊制勞工退休金、勞工保險基金、就業保險基金、積欠工資墊償基金及職業災害勞工保護專款。
據勞動部統計,截至108年底,整體規模已達4兆2854億元。
勞動基金近期暴弊案。勞動部勞動基金運用局國內投資組前組長游迺文涉嫌與寶佳資產管理公司共謀、動用勞動基金下單,拉抬特定公司股價,上月遭檢方收押。現風暴更逐漸擴大,日前檢廉持續偵辦,又查統一投信捲入弊案。
市場臆測共有4家投信業者涉炒股案,扣除復華、統一兩家投信,是否其他代操投信涉案?仍待檢方調查。
事實上,勞動基金暴弊案已非頭一樁,爬梳基金8年來遭揭弊案就有4件。游迺文自103年起也曾4度被檢舉,都與收受退佣等情事有關,不過都石沈大海;105年也被列為高風險名單,卻也沒調離現職。勞基金的內部控管機制再拉警報。
勞動部長許銘春昨(23)赴立法院社福衛環委員會,進行「勞動基金違法炒股事件檢討報告暨強化監督及內控機制」專題報告,提加強各項糾舉管道、投資流程、限制單一個股單日交易量等12項專題措施
不過,面對跨黨委員要求勞動部針對個案、內控機制進行行政調查,許銘春僅回,會加強內控機制,「將靜待檢調調查結果」。以司法調查為由未正面回應。
事涉4兆的勞工血汗錢的勞動基金政府如何管?
民進黨立法委員林淑芬調閱勞動部每季發佈的「勞動基金財務帳務查核建議事項及列管追蹤報告」,揭勞動基金的內控機制已爛光光,越權交易、違規事項早成常態。
問題一:交易室成儲藏室 進出管理違規事項層出不窮
依規範,交易室設有門禁、並且禁制私自使用行動電話與外界聯絡,以避免內部人員有意圖干涉、操作基金運用。
然而,108年10月、109年3月,交易室內均有人在交易時間內使用手機與外界聯絡。
此外,編制有2人的交易室,經查,自108年10月1日至10月31日,整整一個月的指紋辨識僅有1人留有紀錄。隨意抽查2日的錄影設備,發現在股票交易時間內,交易室的門均暢開。
對此,勞金局竟回文,「辦公場所侷限,交易室兼為同仁辦公、會議及儲藏機具與物品之用,交易室門敞開,更有利於人員溝通、討論及資訊傳達之即時性」。
問題二:越權交易早成常態 勞金局僅口頭要求改善
抽查日常監控,105年第1次亞太混合指數增殖股票型委託經營批次,撥款給3家國外受託機構後,其中有2家受託機構當日買進同一公司的普通股與特別股,投入資金額占當日個帳戶委任資產淨值比例,都超過勞金局「委託投資方針」上限。
而106年10月至107年9月,勞金局委託的券商曾發生數次越權交易與交易疏失。其中1家短短兩月內,連續發生2次越權交易;也有業者一個月內各發生一次交易疏失與越權交易。
然而,勞金局僅發文請越權交易券商注意,以免發生類似錯誤;至於交易疏失部分,僅在報告中回文,已列入檢討。
問題三:委外經營的查核流程成行政圖章
依照勞金局國內投資「委託投資契約」規定,受託機構要在每年年終了後10個營業日內,檢送財務報表給勞金局。
然而追蹤報告指出,抽查12個帳戶的結果,除了財務報表格式與契約不符外,勞金局僅查有無在契約內容前報送資料,對於內容根本沒有查核。
此外,抽查勞退新制基金復華帳戶的106年度財務報表暨會計師簽證的財務報表,發現未充分揭露財務報表附註及有關評價方式。勞金局僅回,已轉知受託機構注意。
問題四:代操業者買賣注意股票 內部稽核不確實
在台灣,交易過熱、或成交量過大等異常問題的股票,達一定條件就會被證交所列為注意股票,多是投機類股票,雖然有交易機會、但流動性風險非常高。
依規定,勞金局委託的代操業者只要買賣注意股票,需要在委託經營每月控管工作的底稿勾選。
不過,抽查109年3月16日至20日相對報酬行控管報告,新制勞退基金103-2批次國泰及統一投信帳戶,於3月20日買入注意股票,然而查核報表還勞金局的稽核。勞金局遭提醒後,也僅書面轉知相關業者注意。
遲未行政調查 疑內部包庇
勞動基金弊案延燒至今已月餘,勞動部遲遲未進行行政調查,稱要待檢調查明真相。
林淑芬批,勞動基金雖然設有監理會,設21名委員,每月召開一次會議,針砭基金運作疏失並提建議事項,期能為勞工血汗錢把關,然而內控機制未改善,前述諸多重大違規事項,勞動部均已「轉知相關業者注意」回應,痛批勞動部根本是內控機制壞光,才不敢查。
國民黨立委蔣萬安則表示,依照政風機構執行行政要點,只要不妨害司法調查,明明可以啟動行政調查,質疑勞動部刻意轉移外界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