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售嬰幼兒米餅鎘含量超標,再掀食安疑慮!不少家長擔心外食、加工品不健康,選擇買市售米回家自行烹煮。由於目前市售米鎘含量標準為0.4ppm,嬰幼兒食用標準僅0.04ppm,恐讓嬰幼兒長期超量攝取鎘。
農委會、環保署與衛福部今(17)日聯合召開記者會,面對媒體提問,衛福部次長薛瑞元先是強調,0.04ppm是對廠商的規範標準,家庭自製的不在管制範圍內,並數度保證,訂定標準已參考所有年齡層的食用量,「嬰幼兒吃0.4ppm白米熬的粥沒有問題」。
薛瑞元表示,依照WHO標準,每人每日每公斤鎘容許耐受量1微克,而依我國規定白米的鎘限量標準為0.4ppm,「以10公斤的幼兒來算,一天要吃2.5公斤的米才會超量」。
不過,衛福部食藥署會後澄清,WHO針對鎘提出暫定每月容許耐受量,每月每公斤體重是25微克,以稻米0.4ppm計,10公斤的幼兒每個月吃625克的米以上、一天約21克的生米以上就會超標。
重金屬超標 農委會:均來自工業污染
面對外界對食用白米鎘超標的疑慮,衛福部會中一再強調,市售食用米的鎘含量皆低於0.4ppm限量標準,今年甚至抽查市售包裝米600多件,近半都低於0.04pmm,未來會加強稽查。食藥署食品組長蔡淑貞會後補充說,市售米檢驗多是低於0.4ppm,因此幾歲吃都安全。
至於農委會,則將污染歸因於工業污染。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今表示,據農試所歷年用網格狀做土壤盤查,稻米中鎘含量可以低於檢測極限、完全幾近於零,「超標者均來自於工業污染」。陳並強調,將與環保署合作加強監測高風險、工廠林立的高風險區,每年預計檢測5萬件。
環保署副署長沈志修樂觀回應,目前列管中農地土壤鎘污染場址約9.5公頃,皆已公告禁止耕作,並辦理污染改善工作,預計明年底前完成改善,恢復農用。
工業污染稽查 缺人缺經費成效待檢視
雖然如此,地球公民基金會指出,目前受污染農地除了休耕之外,農地改善的方法有二:一種是直接挖除表層污染的土壤、以有害事業廢棄物另行處理,由於成本較高,僅能適用於小面積農地;第二種,為常見的翻轉混合稀釋工法,將表土與深層的泥土混合、稀釋土壤中的金屬濃度,毒化物的風險仍未消失,應追溯污染源才能徹底保障消費者食品安全。
彰化環保聯盟也爬梳彰化縣政府公開資料,彰化縣受污染土壤進行土壤改良後,同場址再受污染的地區,光是今年就有144筆,顯示農地違章工廠才是關鍵。
對此,沈志修受訪時回應,目前金屬超標高風險地區都會監測,超標部分也會進行土壤改善,針對違章工廠污染農地的問題,工廠未來還是要納管才能管理,地方政府近期會端出相對應的輔導計畫。至於環境污染稽查進度、與違章工廠輔導與管制,沈志修回應,地方政府相關人力相對不足、能量有限,若有需要則會編經費協助。
現行台灣農地污染總量:
2010.1.1- 2020.12.15 |
總列管數 |
面積 |
列管中 |
面積 |
分佈範圍 |
鎘污染 |
230筆 |
35公頃 |
78 筆 |
5 公頃 |
桃園跟彰化 |
銅污染 |
4684筆 |
639公頃 |
1075 筆 |
95 公頃 |
主要在彰化跟桃園 |
砷、鎘、鉛、汞、戴奧辛等39種毒物 |
5778筆 |
790公頃 |
1279筆 |
192 公頃
|
台中台南桃園彰化都有 |
▲ 整理自:環保署「地下水與土壤控制場址查詢」 製表:地球公民基金會
有機、產銷履歷 真的比較安全?
擔心市售食物品質,不少民眾會花更多的錢購買標示有機認證、產銷履歷的原形食物;不過,這些標章真的比較健康?
事實上,產銷履歷只是標注蔬果的生產者,有利於消費者做生產塑源,對於重金屬與農藥含量是否超標,還是要靠政府在產地的田間管理,與在消費地的抽檢制度。
至於有機認證,雖然對農法有規範、每三年檢測一次農藥與水質、土壤,但長期關注農業政策的臉書粉專「Lin Bay好油」今發文指,2018年開始,政府將相關法令放寬有機土壤重金屬殘留標準,如土壤的鎘含量從本來的0.39ppm改成5ppm,鉻的標準從10ppm改成250ppm,汞的標準從0.39ppm改成5ppm,鉛的標準從15ppm改成500p;此外,若非設定污染管制區,也不一定要檢驗水、土質。
「Lin Bay好油」進一步表示,修法後,只要不是被設定污染管制區的有機農民就不用煩惱隔壁田有人傾倒廢土、重金屬土和爐渣土的影響,就算有污染之虞,也因為法令的放寬,更容易通過。
言下之意,即使花錢買產銷履歷、有機認證,也不一定能為下肚食物多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