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丁無法改變春夏秋冬,只能讓春夏秋冬裡的花朵,長得好看一點;同理,醫生是人不是神,無法改變生老病死,卻能讓病人在生老病死之間快樂一點,讓生命更有意義。第四屆總統創新獎一般個人組得主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長黃勝堅,長年推動醫養結合,帶領醫療團隊走入社區,提供從支持家庭、居家到社區資源整合多元連續的全人服務,實現在地老化。
從救命到顧命,2019年《病人自主權利法》上路,是亞洲第一部保障病人自主權利專法,黃勝堅是重要幕後推手之一,尊重病人自主與保障善終權,見死不救成就安寧善終,只因他堅信,五福臨門的最後一福,即是善終。
2015年,英國《經濟學人資訊社》公布臨終病人死亡品質全球性調查,台灣居世界第六,亞洲第一。事實上,死亡是生命的最高境界,唯有認識死亡的意義,懂得如何善終,才能讓生命更圓滿。
時間回溯至2012年,黃勝堅在台大醫院金山分院擔任院長,正式啟動新北市金山社區「社區安寧照護服務」醫療革命,整合社區資源,建立在地化社區安寧照護及資訊系統,年同時建置生命末期病人篩檢資料系統、急診安寧評估資訊系統,讓民眾一圓在地終老、在地凋零盼望,是國內高齡社會安寧善終的重要推手,為台灣在家終老的醫療服務,跨出重要一大步。
2015年黃勝堅首創「都會型社區居家安寧照護」,帶著醫療團隊走入台北社區。
推廣死亡識能 尊重病人自主
「病人走了以後,活著的人常需要陪伴與悲傷輔導,外籍移工也不例外」除了協助病人在家善終,黃勝堅帶領團隊進行照顧者的悲傷輔導。2015年他首創「都會型社區居家安寧照護」,帶著醫療團隊走入台北社區,照顧台灣最不被看見、最弱勢的一群人。
當醫病雙方都具備「死亡識能」(Death Literacy),理解醫療也有極限,彼此才能互相尊重,給病人舒適尊嚴的照護,給家屬最貼心的支持,一起幫助病人走向美好的善終。而非在末期人然給予高強度治療甚至施予以插管、電擊、心肺復甦術(CPR)等急救。隨著死亡識能提升與居家安寧量能增加,台灣每年死亡人數將接近18萬人,若平均在往生前6個月啟動居家安寧照護,1年可省下超於400億元健保費。
為了讓更多人能選擇有尊嚴地替生命畫下句點,《病人自主權利法》在2019年1月正式上路,黃勝堅引領全國執行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dvance Care Planning, ACP),國人可透過ACP,事先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日後只面臨特定狀況,可以此為據,提供病人預先決定接受或拒絕的維持生命治療、人工營養、流體餵養,是亞亞洲第一部以病人為主體的專法。
黃勝堅強調,善終不會從天而降,想掌握自己生命最終章的節奏,根據《病主法》規定,須透過「預立醫療照護諮商」簽署預立醫療決定,並且將表單掃描上傳,並註記在健保卡中才有效力。目前已有台大、榮總等77家試辦醫院正式實施,2019年上路的第一年,簽署預立醫療決定人數達10116人。透過推動ACP,病人失能時間從7.3年縮短至1年以下,從醫療、長照與社會成本計算,每年可節省逾千億元。
2019年《病人自主權利法》上路,是亞洲第一部保障病人自主權利專法,黃勝堅是重要幕後推手之一。
預防勝於治療 避免健保浪費
台灣健保制度傲視全球,但醫療不該淪於無效與浪費,黃勝堅任職台大金山分院時,配合健保署於2014至2017年啟動「論人計酬試辦計畫」,在金山地區提供各種預防醫學的知識、健康檢查,讓民眾能及早發現及治療,節省醫療資源,3年來節省5000萬元健保醫療支出,成為健保永續的寶貴經驗。
透過智慧科技,居家醫療也可升級為行動醫療,黃勝堅推動成立「糖尿病雲端醫院」,提供病人線上互動的糖尿病衛教諮詢服務,優質且具溫暖的差異化服務,迄今共有超過4千位會員參加,建立新型態醫療服務模式,讓居家醫療有更多可能性。
園丁無法改變春夏秋冬,只能讓春夏秋冬裡的花朵,長得好看一點;同理,醫生是人不是神,無法改變生老病死,卻能讓病人在生老病死之間快樂一點,讓生命更有意義。
黃勝堅總院長榮獲第四屆「總統創新獎」,歡迎報名第四屆總統創新獎創新交流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