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關係近年趨於嚴峻、並進入冷凍期,學界交流成為台灣與中國溝通的重要橋樑,不過,近年有學術背景的前台師大副教授施正屏、南台灣兩岸關係協會聯合會主席蔡金樹赴中後,均無預警「被失蹤」。其中,施正屏日前(25)被國台辦證實,已遭中國法院一審依間諜罪,判處施4年有期徒刑、並沒收人民幣2萬元財產。
此舉不僅引發學界寒蟬效應,近期無人敢赴中國,兩岸實質交流嚴重倒退;同時,也讓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政權的隱憂,再次浮上檯面。
施正屏2018年2月,剛從台師大國際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教授一職退休,退休後以「上海社科院」名義活躍於兩岸,也曾擔任旺中集團主筆針砭時事,外界將其歸類為親藍學者。施於2018年年中赴中後,隨即遭中國以「國安理由」無預警逮捕審查,音訊全無;「被失蹤」長達一年多後,國台辦證實施涉台諜案、已遭關押,日前以依間諜罪判刑。
交流已無「紅線」 兩岸學界寒蟬效應
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秘書長王智盛指出,以往兩岸交流,均有默契不要觸碰到中國國家安全的「紅線」,泛藍學者施正屏這回「被失蹤」、遭判刑,讓人摸不到判准基礎,雙方交流信任感完全瓦解,必須要重新摸索北京的國家安全界線標準。
王智盛分析,中國目前更精細地區分統戰單位與國安部門的議題,而國安系統顯然凌駕於傳統的涉台系統。王說明,以往,涉台的統戰部門喜歡並期待與台灣互動,但國安部門顯然不這麼認為,只要被國安單位認為可能對中國政權造成壓力、或挑戰,不分藍綠與國籍,將以顛覆國家政權罪、間諜罪全面性地押捕。
政大東亞研究所榮譽教授丁樹範也表示,前年開始,已有許多中國研究學者不敢到中國做田野調查,學界赴中風險越來越高,早就有寒蟬效應了,「尤其中國將台灣人視為中國人」,不是伏首認罪、關押幾天、寫悔過書後就能「被驅逐出境」。
「此舉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領導模式有關」。丁樹範回憶,習近平自2014年開始「反貪腐」,但打貪對象卻是政治決定,有清算異己的空間,造成社會很大的壓力,自己有次與北大教授聊天,對方稱,學界都非常焦慮不安,不知道自己上班後會不會隨時被抓走。
2大隱憂浮上檯面 迫使中國加強控制手段
施正屏「被消失」2年後,因「台諜案」上電視認罪,日前獲罪入獄。王智盛分析,在這個時間點上,中國的系列舉措都是對台灣、香港發出警告訊號,要恫嚇可能影響政權者;不過,這樣的舉措,實質上反映了習近平的政權危機,以往「大中國式民族主義」號招已然失效,僅能以加強控制、恫嚇可能的挑戰,以寒蟬效應維持其政權穩定。
隱憂一:現代社會傳播快速 「洗腦式」民族主義漸失效
中國近代,一直出現對政治領袖偶像化的崇拜,思想控制正是中國當局維持政權的關鍵之一。舉例來說,以毛澤東為偶像的毛澤東崇拜,是文化大革命的重要表達形式,使人民的意識形態實現絕對的統一。
不過,王智盛指出,近代社會快速傳播的形式,讓意識形態的建構與補強變得困難,這將逼使國家必須用更高壓的社會管控,避免可能的挑戰。
從習近平於2014年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中國當局透過立法、執法以及各種政策措施加速完善「國家安全」與「政治安全」,後續又陸續成立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並頒布施行《中國國安法》、《反間諜法》等系列法律措施。
王智盛總結,上述以法律建構出來的「國家安全」框架,大量利用抓捕與司法手段大規模肅清異己,顯見以大量鼓吹民族主義的方式已無法維繫政權正當性。
隱憂二、經濟成長停滯、中國內部不滿聲量累積
除思想外,習近平也曾強調經濟與政治同時改革。習近平以往也曾試圖以自由經濟貿易區、鼓勵創業與製造業轉型等手段,希望改變經濟減速後的中國,扛起14億人民生活,鞏固其政權正當性。
對此,丁樹範直言,經濟轉型期間,中國經濟成長率表現不佳,加上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今年經濟成長率估最多僅2.5 %、明年拼保5%,中國內部已累積不滿聲浪;此外,中國大學生失業率屢創新高、薪資水準也逐漸下滑,習近平政權已難使用經濟手段安撫國內壓力,只能轉而使用高壓手段,讓反對勢力集體噤聲,鞏固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