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被排除在由中國主導的RCEP之外,政府則宣示將爭取進入由美國發起、現為日本主導的CPTPP。但想加入這項高品質的區域經貿協定,台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十一月二十日,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透過視訊舉行領袖峰會,以領袖代表身分出席會議的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會後記者會上指出,假如對台灣有利,我國很願意加入雙邊或多邊的自由貿易互動。這位「總統特使」的發言,宣示了台灣積極加入區域經濟整合的決心,卻也凸顯台灣面臨的嚴峻考驗。
因為在APEC會議開幕前不久,由中國主導、歷時八年談判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甫於十一月十五日完成簽署。RCEP成員有東協十國與中國、日本、韓國、紐西蘭、澳洲,涵蓋約二十二億人口,會員國GDP(國內生產毛額)總和約占全球三成,是地表最大的自由貿易區。
錯失RCEP衝擊有限 產業升級可減輕傷害
RCEP生效後,會員國工業產品零關稅比率達九二%,且讓未完成自由貿易協定(FTA)的日韓、中日達成實質FTA效果,經濟部評估未獲關稅減免的台灣鋼鐵、紡織、石化、塑膠等九大產業將受衝擊。對此,經濟部長王美花十一月二十二日邀集業者交換意見。國發會則認為台灣產業早已超前部署,透過投資布局、將產業鏈調整至東協國家等措施,備戰RCEP時代。
「RCEP固然對台灣有影響,但威力不是毀滅性的核子彈,比較像造成局部性傷害的手榴彈。」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李淳分析,過去十多年來,台商大舉赴東協投資,不斷調適壓力;況且台灣原本就有七七%製造業產品得以免關稅進入東協,衝擊沒想像中巨大,只要台灣企業持續投入產業升級,傷害還能進一步減輕。
許多人一定想問,台灣難道只能損害控管,無法積極爭取加入RC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