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太陽照在台北醫學大學君蔚樓的玻璃帷幕上,帶勁地反射出很刺眼的光線,從這座建物望出去,就是高聳入雲的台北101大樓,現代主義像在遙相呼應的建物上刻下自己的名字,拼湊出人類對「進步」的渴望。
人文暨社會科學院院長藍亭瞇著眼站在露台,耐不住陽光戴上了美式雷朋太陽眼鏡。藍亭來自美國中西部密蘇里州聖路易斯(St. Louis),特別的是,這位紅髮藍灰眼珠子的愛爾蘭移民之子,今年將取得另一個身分:他即將成為台灣人。
內政部日前公布8名歸化國籍的高級專業人才,其中一人就是藍亭。早在1979年9月第一次踏上台灣開始,他已和這裡結下不解之緣。經過40年終於被官方認定,正式成為這個東方島國的一分子。
藍亭是科學人,他不相信神話,「就像胡適說的,不要迷信,包含迷信『進步』也一樣。」不過,藍亭一路伴隨著這個島嶼走到現在,確實親眼目睹台灣「靠自身力量成為一個民主、言論自由、重人權的國家。」
▲人文暨社會科學院院長藍亭。
另一位「歸化者」藝人吳鳳,2018年也取得了台灣身分證。他來自西亞古國土耳其,「一個進步的國家,是包容尊重的國家。我認為台灣是進步國家!」想起遙遠的家鄉,在那裡,宗教還是常常凌駕一切,吳鳳有感而發:「台灣人做的決定是為了人民,而不是為了神明,這裡可以自由選擇,自由討論。有沒有錢不代表進步!自由才是。」
不平凡、不平靜的2020年 3成認為台灣有進步,20歲到29歲占最多
《今周刊》為了理解台灣人對「進步」的直觀感受,委託波仕特(Pollster)線上市調網進行問卷調查。在這10年間,台灣人是否感受到社會在進步?其中有32%認為台灣確實正在進步,不過,也有26.1%認為台灣退步了,剩下41.9%認為,10年前和現在的狀況差不多。
按照年齡、世代做區分,年輕人相較中年人較肯定台灣整體是進步的。20歲到29歲有36.4%認為比起10年前進步,50歲到59歲只有3成認為進步,卻有33.9%認為台灣比過去退步。
而各世代台灣人最在意的進步指標,都是「健全的醫療服務體系」,但20歲到39歲,更在意「性別平權與社會多元包容性」、「民主自由」,相較之下,40歲至59歲則認為「政府效能」和「國家經濟發展」是更重要的進步指標。
吳鳳回想當初來台的心情,「有一度我好寂寞,很想家,每晚都哭,像烏龜一樣縮在殼裡,腦袋開始秀逗。」但吳鳳最後選擇踏出家門,「我想好好認識台灣。」
「每天一點點認識台灣,10年之後,你就變成台灣人了。」吳鳳堅定地說,「台灣完全是我的家。當然還是有不夠好的地方,但你會打掃你的家嗎?會!所以我也想幫台灣宣傳,打掃整理台灣,跟國外分享台灣!」
這個光頭大個子的「新台灣人」,最後用力地說了一句:「台灣很小,但不可以小看自己!」